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广军
近年来,老长沙人会发现街头马路上的电线杆越来越少。其实,城市上空的电线正在逐步“入地”,既提升供电可靠性、增强供电能力,又优化了城市环境。
如今,随着电缆入地迁移改造,电力隧道成了长沙市的地下电力“生命网”,一条条供电电缆就像长沙的“电力大动脉”,源源不断地为沿线区域输送电能;而电缆运维人员则如同大动脉的医生,用丰富的运检经验,守护着这张城市电力“生命网”的健康运行。近日,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在国网长沙电缆检修公司运检工带领下,实地探访了15.5公里的万家丽路电力隧道——这是目前湖南省最长的电力隧道。
15.5公里:目前湖南省最长的电力隧道
行走在万家丽北路的市民可能不会想到,在自己脚下数十米深的地方,有一条总长15.5公里的万家丽路电力隧道——这是目前湖南省最长的电力隧道。
5月9日下午2时,国网长沙电缆检修公司运维专责兼运检班班长孙山峰、监控班电缆运检工雷轩昂,通过位于月湖公园的一个检修口,进入万家丽路电力隧道。
“在半个小时之前,我们已经远程开启了风机进行通风。”用密码打开安全门后,孙山峰来到监控屏前查看数据,确认隧道内无有害气体且氧气浓度合格后,正式开始例行巡检工作。
沿着一段长长的楼梯,下到深度为20米的负三层。再经过有着黄色警示标记的洞口,记者进入有一人多高的隧道内部,不禁发出感慨:“想不到这么宽敞。”
这儿比地面凉爽,也没有想象中的昏暗,由圆形混凝土构件支撑的隧道顶,每隔五六米就有一个防爆灯。通道地面采用玻璃钢材料盖板,能容纳两人并肩而行。黑色外壳包裹的一条条电缆,沿着隧道内壁铺设在高强耐腐蚀支架上。同时,隧道里还预留了更多的电缆铺设通道,以应对用电负荷不断增长的需求。抬眼望去,一排排电缆如一条条长龙,延伸到隧道远处。
巡视检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抽水水泵控制器正常!”
“火灾报警控制器正常!”
当天,携带红外测温仪、气体检测仪和钳形电流表等装备,孙山峰和雷轩昂的主要任务是对隧道内电缆本体、附件、电源、照明、排水系统等开展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缺陷并消除,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对地下电缆的巡检要非常仔细,按照个人习惯,我进入隧道首先检查排风系统通畅与否,然后检查防火排水设备是否正常,接下来前往盾构隧道区电缆本体进行详细巡检。”孙山峰告诉记者,地下电缆巡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比对今昔。每次巡视不仅要使用检测仪器,还要靠经验仔细观察电缆周围环境变化情况,“电缆与电缆的连接部位是重点关注的地方,我们要周期性开展中间接头红外测温及接地环流检测,根据检测数据判断电缆运行状况。”记者看到,每路过电缆中间接头位置,他们都会停下,使用仪器仔细对高压电缆进行检测诊断。
“跟着师傅这几年,每次巡检他都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雷轩昂边记录数据边说。
高新科技:机器人逐步实现人工替代
一路走一路检测,稍作休整时,熟门熟路的两位运检工向记者介绍了电力隧道里的众多“黑科技”。
电力隧道内现有监控系统由通信系统、风机监测联动系统、水位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护层接地电流系统、光纤测温系统和智能巡检机器人等组成,隧道全线安装的300多个智能监控装置,实时监测电流、温度、气体等指标,在电缆监控中心可实现24小时隧道电缆线路运行状态及内部环境监控。
智能巡检机器人上搭载的红外及可见光镜头,可将隧道实时画面和红外图像传回平台;同时机器人前端还携带温湿度、有害气体及烟传感器,隧道环境类数据可实时传回监控中心,具备一定的隧道现场灾害处置功能。通过机器人巡检可减少运维人员进入隧道内部巡视频次,实现人工替代,巡检质效大幅提升。
“为了应对夏季高温高负荷,我们还在电缆接头等易发热部位安装了光纤测温传感器、环流监测等感知装置。这些传感器能将温度、环流等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平台,一旦数据接近预警阈值,系统立即发出警报,通知运维人员现场进行处置,防止电缆因过热而引发故障。”雷轩昂介绍。
年轻一代:守护长沙的万家灯火
经过2个小时的巡检,终于完成了当天对1.5公里长地下电缆隧道的检查工作。
记者了解到,万家丽路电力隧道北起绕城高速北侧信息大道,南至火炬路,全长15.5公里,位于地下20米至30米,主要由主隧道、分支隧道、通风井、出线井、盾构井,以及通风、排水、照明、消防、监控等辅助设施组成,是长沙市城北地区电网的重要枢纽。
孙山峰和雷轩昂所在的国网长沙电缆检修公司是湖南省唯一一家高压电缆专业运检单位,主要负责长沙地区35千伏~220千伏电缆的运维检修工作。该公司共有25名员工,其中研究生11名。
27岁的雷轩昂就是其中一名研究生,毕业后就从事运检工作,在他看来,年轻一代的运检工需要具备更多的技能,“以前巡检靠纯人工进行,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电网工作方式也不断优化,特别是在数智化运维方面。我们在巡检中除了要掌握传统技术外,还需要学习和操作无人机飞行、巡检机器人及其检修维护等新技术。此外,还需要能够分析数字化在线监测装置的数据,并熟悉安全应急方面的新技术应用。”
其实,孙山峰也很年轻,但31岁的他已经是运检工作的“老师傅”。他说,自己的工作虽然平凡但也很重要,“这份工作关系着城市的电力运转,务必要把每项检查都做好,一个环节也不能落,用我们的‘地下工作’守护长沙的万家灯火。”言语间,孙山峰自豪感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