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目前,长沙各中小学校已经放寒假,春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光,也是意外伤害高发的时间。家里的“小淘气”不慎被异物卡住食道、气道、尿道等怎么办?手机、电脑、电视一到孩子手中就很难收回,如何防控“小近视”?“小吃货”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体重创新高甚至出现糖尿病怎么办?“小磨蹭”做作业拖拖拉拉,抱着手机刷不停,家长的好心提醒在孩子那里成了“唠叨”“管太多”,亲子关系怎么处理?即日起,《长沙晚报》健康版推出“寒假季,护健康”系列报道,邀请省会各大医院专家,就家长的这些“怎么办”给出具体解决方案。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朱文青 刘麟
寒假是儿童食道、气道误吞异物的高发期。糖果、瓜子、花生等,孩子不小心卡喉后,带来健康隐患;硬币、纽扣电池一旦进入气道,可能致命。此外,有些“小淘气”出于好奇,甚至会往尿道塞异物,从而造成严重后果。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专家提醒,寒假期间,家长要高度警惕儿童食道、气道、尿道等异物事件的发生。
“小东西”进入食道气道,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近日,家住长沙市洞井铺的李娭毑发现4岁的孙子小达(本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最近老说鼻子痛,呼吸不顺畅,便带他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的鼻腔竟然“潜伏”着一颗纽扣电池。经医生询问,小达父母才知道这颗电池在孩子的鼻腔内已经“住”了5天,导致其左鼻腔严重肿胀,黏膜糜烂,还流出黄黑色的黏液。经过手术,医生从中取出一颗明显生锈的纽扣电池。
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利民介绍,顽皮的小孩喜欢往自己的鼻腔内填塞异物,比如花生、开心果、瓜子、橡皮头、小珠子等,而这种纽扣电池的危害是最严重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填塞,其化学电解液渗出还会引起局部组织损伤。
常见的异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类,如坚果(花生、瓜子、开心果、核桃等)、果核、果冻、糖果等;另一类是无机类,如硬币、纽扣电池、玩具小零件、笔帽等。这些“小东西”一旦进入食道、气道,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刘利民提醒家长,5岁以下孩子好奇心较强,还不太善于表达,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特别注意对孩子安全问题的教育。若确定有异物,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若不确定是否有异物,可用手电筒照一照,千万别轻易使用工具自行取出,以免伤及鼻腔或将异物推向深处。一般异物滞留鼻腔过久,会出现流水、流脓、疼痛等症状,家长若发现孩子有此类异常,请及时带孩子就诊。
春节将至,提醒各位家长:茶几上的坚果、糖果要放在带盖的容器中;招待客人时,注意照看好孩子;教育孩子不要随意接受他人给的食物;家中聚会时,指定专人看护儿童;学习、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避免给5岁以下儿童食用坚果、果冻等食物
6岁的小明因为好奇将图钉含在嘴里,结果在奔跑时不慎将图钉误吸入气管;3岁的小丰一边吃果冻一边看动画片,大笑时不小心将果冻吸入气管;5岁的小华一边吃开心果,一边拿着玩具枪在家里奔跑,在奔跑过程中将开心果吸入气管……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小佛介绍,儿童支气管异物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1~3岁的幼儿最为常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将各种物品放入口中,加之咀嚼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咽喉保护机制不完善,极易发生误吸。
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家长要高度警惕支气管异物的可能:突发性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喘息,声音嘶哑或失声,面色发绀,反复发作的肺炎等。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异物进入后会出现一个“无症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危险已经解除,反而可能延误诊治。
怀疑孩子发生支气管异物时,家长要保持冷静,立即采取处置措施。对于1岁以下婴儿,可采用背部拍击法,将婴儿面朝下放在前臂上,头部低于胸部,用手掌根部快速拍击肩胛骨之间的区域5次。如果无效,改用胸部冲击法,将婴儿翻转,面朝上,用两指快速按压胸骨下半段5次。
对于1岁以上儿童,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站在孩子身后,双手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放在肚脐上方,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内上方冲击。在进行急救的同时,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即使异物排出,也要送医检查,因为可能有残留或损伤。
张小佛表示,预防儿童支气管异物,关键在于家长的细心防护。避免给5岁以下儿童食用坚果、果冻等高风险食物;将小物件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教育孩子不要将非食物类物品放入口中;孩子进食时要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大笑或奔跑;选择适龄玩具,定期检查是否有小零件松动。
孩子往尿道塞东西?家长、学校可适时进行性教育
市民张女士在给6岁的儿子天天洗澡时,突然发现其内裤上有血迹。在妈妈的再三追问下,天天才将实情告知:他发现桌子上有一盒牙签,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把牙签塞进了尿道,直到牙签完全没入尿道口并引起疼痛后,才知道害怕,想要拽出来,可为时已晚,怎么也取不出来。张女士赶紧带着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从孩子尿道里取出一根长约6厘米的牙签。
7岁的乐乐在家玩耍时,出于好奇和探索心理,往尿道塞了四五粒米饭,随后因为害怕,又用手指将米饭抠出来。没多久乐乐就出现了尿痛,他不敢排尿,憋了七八个小时,直到腹胀腹痛时才告知父母。就医后,医生为其排除了异物残留。通过安抚孩子情绪及局部热敷后,孩子终于把尿排出来了,局部疼痛明显缓解。
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江杰介绍,每年儿科门诊接诊的关于尿道异物的患儿不在少数,常见的尿道异物有铅笔、圆珠笔、磁珠、吸管、塑料条、牙签等。一旦将异物塞入尿道中,孩子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尿道黏膜损伤、泌尿系感染等,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孩子为何会往尿道塞东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伟分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儿童年少不懂事,加上好奇心驱使,导致一些男孩想对自己的生殖器官进行探索。再者,随着网络的普及,每天都有高密集的信息传播,部分儿童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且无法筛选、过滤不良信息,错误模仿寻求刺激而造成危害。
对此,赵伟提醒,家长和学校可在合适的年龄对孩子适当进行性教育,避免孩子因为好奇做出损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在孩子3~7岁时,家长应对其进行初步的性教育,通过讲故事、读绘本等方式,让他们正确了解并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不受侵犯;7~12岁时,孩子进入青春期,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阅读性教育的书籍来解除孩子心中的迷惑,家长不应打骂或回避孩子的问题;12岁以后,孩子的身体会逐渐出现一些明显的生理变化,家长和学校要以安抚情绪为主,让其坦然地面对身体的变化,不要因为着急或害怕伤害自己。
“寒假季,护健康”系列报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