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少做个检查,小骨块“逃脱X线”游走在老人骨折椎体内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孙红霞 朱文青)邵阳70岁的张纯华(化名)老人,春节后因头晕摔倒致腰椎压缩性骨折,接受了进行椎体强化治疗,但术后却反复出现腰腿痛,痛苦不堪。近日,老人转诊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脊柱外科一区,医生通过检查,发现老人骨折椎体近左侧椎间孔处有一活动性骨块,正是这块逃脱了X线追踪的“小骨块”,造成了患者出口神经根压迫而引发的一系列下肢发麻、胀痛症状。
据了解,老人在2018年曾因腰椎压缩性骨折做过一次微创手术。今年3月,又因腰椎再次发生压缩性骨折,在当地医院进行保守治疗。当时X线检查后未发现明显问题,老人拒绝了CT、核磁共振检查。出院后,老人虽然腰部疼痛稍有缓解,但腰臀部及左下肢发麻、胀痛症状持续存在还伴随加重,尤其是行走时症状加剧,后期走路不到50米就必须停下来休息,导致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辗转多家医院治疗疼痛无改善。
长沙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一区主任、副主任医师许宇霞接诊后,综合分析判断患者腰腿痛可能与骨折椎体有关。患者入院后接受CT、核磁共振检查,许宇霞发现其腰4椎体下缘近椎间孔处有一活动性骨块,当患者站立行走时,骨块因椎间盘形态改变移位,刺激出口神经根,导致患者出现腰臀部及左下肢麻、胀、痛症状,且在活动后症状加剧。
查明病因后,许宇霞主任团队很快为老人实施了椎间孔镜下腰椎减压术,取出了部分骨块,松解了受压的神经根,手术顺利完成。随后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照护下,患者左下肢麻木放射痛显著缓解,术后第三天即可佩戴腰部支具下床活动,经过几天康复后,昨日顺利出院。为感谢医护人员的精准诊治,老人家属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许宇霞介绍,脊柱压缩性骨折,是脊椎骨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压缩变形的一种骨折类型,常见于老年群体,尤其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的衰退会引起骨代谢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逐步丢失而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脊柱骨折后要完善相关检查,很多患者认为做了X线检查后,再做核磁共振、CT检查是重复检查,费钱又费时间。许宇霞表示,其实,CT检查可以明确骨折的性质,如是否为爆裂骨折、是否有椎体后缘骨块侵入椎管压迫神经;核磁共振的优势是可以发现有无神经受压、受压是否严重,更能立体地查明病情。上述患者,就是在做了核磁共振及CT检查后,确诊有活动性骨块移位到椎间孔,压迫了坐骨神经,诊断明确后,才在椎间孔镜下解决问题的。
许宇霞介绍,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最先进、创伤最小的脊柱内窥镜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很小,切口不到1厘米,局麻就能完成。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