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生理期一到冬天就失常?中医调理有妙招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20日讯(通讯员 易成功 实习生 杨林山)随着冬季来临,不少女性遭遇新的生理困扰,出现月经周期问题的频率似乎更高了。面对月经失调的现象,应当如何应对呢?今天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妇科雷磊教授和大家聊一聊冬季温养这件事。
在中医学的视角里,月经期被视为女性独有的生理敏感期,此时身体的气血状态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邪气的侵扰。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经期可能出现的种种不适,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的小建议:
中医学认为,痛经的成因既有实证也有虚证。其中,实证痛经多发生在经前或经期,主要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或湿热瘀阻等引起,即“不通则痛”。而虚证痛经则多出现在经后,与气血亏虚、肾气不足等相关,即“不荣则痛”。
在冬季,寒凝血瘀型的痛经尤为常见,表现为小腹冷痛,热敷后可缓解,经血颜色偏暗且伴有血块,同时手足冰凉。对于这类痛经,保暖是关键。建议每晚用艾叶、生姜等熬水泡脚,经期时可在小腹和腰骶部贴上暖宝宝,并饮用姜茶以温阳散寒。
三九节气还可以尝试“三九贴”和“督脉灸”等中医特色疗法来温阳散寒。“三九贴”利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粉,在三九天进行穴位贴敷,以达到温补阳气、散寒止痛的效果。“督脉灸”则是一种在背部脊柱段上隔药灸的中医外治法,其灸面广、艾柱大、温通力强,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有显著疗效。
对于腹痛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于经前一周服用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的中药或中成药。
经期泄泻是指女性在经前或经期出现腹泻症状,月经干净后自然停止。冬季对应五脏中的“肾”,对于平素脾肾阳虚的人来说,此时若不注意保养,更容易导致脾失健运、肾失温煦。恰逢经期血气下注冲任,脾肾更虚,从而引发泄泻。
脾虚型泄泻常伴有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疲乏倦怠等症状,经血颜色淡而清稀。肾虚型泄泻则常在晨起时发生,伴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经血量少色黯。针对这类泄泻,冬季应避免熬夜,注意腹部保暖,饮食宜七分饱,尽量避免生冷寒凉油腻之品。建议食用韭菜、桂圆、牛肉、小米、山药、芡实等具有温肾健脾作用的食物。
此外,还可以尝试艾灸或药物敷贴神阙、足三里、关元、肾俞、腰阳关等穴位来调理脾胃、温阳益肾。对于泄泻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健脾止泻、温阳益肾的中药或中成药。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