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材,联坛亦盛 ——读胡静怡《三湘联坛点将录》
■赵海燕
如果没有春联,中国的春节就会如同菜里缺了一味,文化的味。楹联,是中国文学的特产,中华之国粹。人才辈出的近代湖湘,把楹联文化玩出了味来。联坛“湘军”,或独自吟哦,或互为应对,可谓佳作纷呈,星光灿烂。就连流传百年的少儿启蒙读物《声律启蒙》,作者车万育也是湘籍文人。省文史馆馆员胡静怡老先生新近出版的《三湘联坛点将录》,遴选108位三湘联坛英雄,辑录其联作,诚为湖湘联坛盛事。
这108将,上至明末清初的郭都贤、王夫之等,下至当代已作古的史穆、伏家芬等。其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王夫之、陶澍、“曾、左、彭、胡”、谭嗣同、黄兴、杨度、蔡锷等大家,让人看到这群有识之士在文才上的另一面。当然,还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联家。作者选取时,论据的是作品。哪怕只两副联流传,如果分量足够 也会跻身于中。只可惜108人远远无法囊括三湘联坛英才。生前之笔,身后之荣,这些联家智慧的火花,得以凭借纸墨不朽,让后人感受楹联的奇趣和意蕴。
我们先看一联:
问生意如何?打得开,收得拢;
看世情怎样?醒的少,醉的多。
这是萧大猷为一对兄弟的合租店面而作。兄弟俩的生意,一做雨伞一卖酒。萧才子一下笔,就将两者无缝结合,妙手天成,并且隐含哲理。
再看一副:
故国竟何如,千秋自有公评在;
浮生长已矣,万事惟馀积愧多。
这是赵启霖写的挽联。却是《自挽》。相比之下,古人的豁达更胜过今人,看破生死之时,还不忘对时局皮里阳秋一下。
有了此书,到了一些景点,也会在赏玩楹联时扫惑添趣。比如南岳衡山半山亭附近有一联:
到南天门,歇歇脚,喝杯茶去;
登祝融顶,看看山,携朵云来。
上面只有誊录该联的书法家之名,胡老便弄清了作者是羊春秋先生。当然,三湘名胜,耐人寻味的楹联数不胜数。书中信手一拈,就是珠玑。比如黄兆枚的题天心阁联:
四面云山皆入眼;
万家烟火总关心。
楹联是有门槛的文学体裁,但《点将录》做到了雅俗共赏。有些联藏着典故,作者也会揭开密码,在故事里解读对联的深意。并且,一一指出佳联的妙处所在。对于还在学写楹联或是想提升国学素养的学生来说,也是大有稗益。
作者胡静怡先生,系中国楹联学会理事、长沙楹联家协会名誉主席,也是一位资深联家。他的联作,亦庄亦谐,常有出人意表之句,令人拍案。有次诗友玩无情对游戏,有人以某诗人的网名“心魔”为上联求对,有人对以“肠道”,均赞好。胡老悠然吐出:“足道。”众人称绝。
胡老性情耿直,淡泊名利,不为委曲逢迎之事。因此,他笔下的联家也自有风骨。联坛中有一段关于胡老的逸闻佳话。2008年,胡老撰有一联《为汶川地震作》,参加某处比赛。联云:
山川崩裂,陷地无情,举十万哀兵,慨我气蒸云梦泽;
帷幄运筹,补天有术,献一腔大爱,还他花重锦官城。
这幅联大气工整,而且用地名典故巧妙地联结了湖南和四川。评委们深为折服,于是提为一等奖。但这时有评审人员提出将“哀兵”改为“雄兵”再发。胡老一听,立即拒绝,退出赛事。“雄兵”是直白的威武,但“哀兵”本有典故来由——哀兵必胜,而且在此处包含沉痛的情感,力度远胜“雄兵”。宁肯放弃大奖和丰厚奖金,也要维护文字的尊严。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