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话 | 胡静怡:学养深厚杨树达

  杨树达(1885—1956年),字遇夫,长沙人,精文字训诂之学,驰名海内外,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有《积微居诗文钞》等作品行世。其中的诗联作品均体现出其在文学、训诂和音韵等方面的深厚学养。

  一、气脉贯通

  联文之气脉,源自于内在结构之合理布局,布局谨严,一无纰漏,则百川归海,万水归宗。纵使巍然一树,万叶千枝,赖主干撑持,便井然有序。否则枯枝败叶,满地鸡毛,杂乱无章,何谈气脉?先生《挽章太炎联》:

  许郑是经师,恨我因循迟奉手;

  精专承谬赞,惟馀黾勉答真知。

  “许郑”即许慎、郑玄。该联四句,第一句言章之学术成就,将章与许慎、郑玄并列,第二句言自恨疏懒,未能及早奉教,第三句言章赏识自己治学精严,第四句表达唯有勤勉努力才无愧章之知遇之恩。联文以赞章之源头涓涓流出,曲折奔腾,最终又回归悼章之大海,虽有迂回,却无阻滞,建构乃精心布局,意脉方如此畅通。

  二、学养深厚

  朱熹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问来自两途径,一为书本,一为阅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概括了知识积累之必然途径。遇夫先生有深厚之学养底蕴,故其作品纵横捭阖,义理昭明,论断无虚,令人信服。

  《挽范君静生》即为一例:

  败而死有李君抚生,成而死有蔡君松坡,吾党纵多才,非公谁与抗手?

  不令子为汉之孟博,而令子为宋之希文,造物岂无意,胡为天不假年。

  范静生即范源廉,湘阴人,梁启超之得意门生,民国著名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总办,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三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参与创办南开大学,但寿不永年,死时仅五十二岁。李抚生无考,疑为李鑫,字岳崧,湘乡人,1916年奉孙中山命自日本回长沙,策动汤芗铭部起事,事败,被汤杀害。孟博即范滂,字孟博,东汉党人名士,《后汉书·范滂传》云:“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遭构陷不愿只身逃命,“宁将身塞祸,不忍母流离。”

  先生上联,将辛亥革命中两湖湘英烈进行类比,落笔于“吾党纵多才,非公谁与抗手”;下联把古代范家两位名人请来陪衬,慨叹“造物岂无意,胡为天不假年。”

  《挽曾星笠》:

  钟期一去牙弦绝;

  惠子云徂郢质亡。

  曾星笠即曾运乾,字星笠,晚年自号枣园,历任东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教授。兴趣广泛,于学无所不窥,学术造诣很高,其《音韵学讲义》甚享盛名。上联哀知交弃世,弦断音消,下联言辩友仙游,谈经失伴,凭双方学术成就之高度,以二典故衡之,言之有据。

  三、言简意赅

  由博返简乃学人为文之特色。从事学术研究者,先必搜集广泛的资料,掌握丰富之素材,而后缕析条分,归纲纳目。学虽贵乎求证,文则贵乎求精。

  《贺朱剑农之妹与川人董君之新婚联》:

  霜降归妻,礼符旧典;

  良农播子,苗茁新田。

  古代中国是农耕之国,霜降既至,农事已闲,宜于嫁娶,亦合阴阳。“霜降归妻”,乃古之旧制,故曰“礼符旧典”。短短十六言,将结婚时日、千古习俗、祝福吉言、新郎职业全盘涵盖,尤令人钦羡者,“良农播子,苗茁新田”二句,一语双关,虽然惜墨如金,却是功德圆满。

【作者:胡静怡】 【编辑:黄能】
关键词:对联 杨树达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