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腹泻病人增多 中医提醒做好这几件事……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符佳)这两日气温骤降,让人猝不及防。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有不少因腹泻来就诊的患者。该院脾胃病科主任喻斌介绍,秋季腹泻,多为外感泄泻,与感受寒邪、湿滞脾胃、脾失健运有关。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寒露时节,可以从五个方面养生,保护阳气,避免腹泻。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意味着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变大,白天秋高气爽,夜间温度下降,寒生露凝,故称为“寒露”。中医认为,寒邪最易伤人阳气,进而影响脾之运化,而发泄泻。

  避免腹泻,第一要做到注意保暖。古人云,“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已带寒意,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瑟,防寒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季疾病的发生。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时节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第二要做到畅达情志。寒风萧瑟,人们的心情随着季节的转变会有很大变化,进入秋末,很多人会有阴冷失落的感觉。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不论肝气疏泄太过或肝气疏泄不及,肝火都易影响脾土,出现脾的运化失司。此时要学会潜藏情志,当出现紧张、激动、抑郁时,及时发现、及时调整,稳住自己的情绪。第三要适当运动。“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正是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秋高气爽,可以做一些亲近大自然的运动,如慢跑、爬山等,既能调整心情,也可达到运动的目的。适当的运动可以强健体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赶走秋乏。第四应早睡早起。睡眠不足易损耗阴血,因此,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利养阴。寒露起居原则是早起早睡,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早睡有利于阴精收藏。远离电子产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才能“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

  相关链接:

  内服外治避免腹泻

  俗话说“秋吃白,病不来”,入秋以后要多吃白色食物,推荐以下两款药食同源的粥,既能健脾益气,又能渗湿止泻。

  粳米山药粥

  材料:粳米50克,山药30克。

  做法:先将粳米炒黄,炒至焦而不糊,再将其打成粉,山药亦洗净捣成泥状,然后把二者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共煮成粥,熟后可加胡椒粉少许,依口味适量调味,温服。

  功效:具有健脾暖胃,温中止泻之功效。

  山药扁豆莲子粥

  材料:白扁豆20克,白莲子20克,粳米50克,山药50克。

  做法:取白扁豆、白莲子、粳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八成熟,再将山药洗净捣成泥状加入一起继续煮成稀粥,依据口味适量调味,温食。

  功效:具有健脾化湿止泻的功效,易于久服。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经精准辨证,与中药汤剂内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穴位贴敷:是将适合患者证型的药物制成常用的膏剂,贴敷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行气健脾、扶正强身之效。

  脐灸/艾灸:是将艾绒、艾条或是特制的药粉,在肚脐或相应腧穴上进行灸法,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将药物经皮吸收,以达到调和气血、疏经通络的作用。


【作者:徐媛】 【编辑:易隽】
关键词:寒露
>>我要举报
1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