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例!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成功实施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曹燕娜)5月28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角膜移植中心主任邓志宏教授团队,成功开展了湖南省第一例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手术。
国产人工角膜“零的突破”,解决国内角膜盲患者所需
所谓人工角膜,是指用人工合成材料制成一个光学系统来代替病变角膜,恢复患者视力的一种装置。而角膜病,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疾病。临床上有15%左右的角膜盲,无法通过常规治疗方法获得光明,包括角膜移植不能成功的高危患者,植入人工角膜是这类患者唯一的选择。作为角膜盲绝症唯一的治疗方法,人工角膜在近20年来,受到国内外角膜学科界的广泛关注,之前仅美国和俄罗斯有本国生产的人工角膜上市,其中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是波士顿I型人工角膜。
2021年9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领扣型人工角膜,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评审通过,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人工角膜的国家。同时,并获得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专家学者的权威共识,成功打破了外国技术壁垒,实现了国产人工角膜“零的突破”,解决了国内角膜盲患者的临床急需。
我国是全球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角膜病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目前全国有角膜盲患者400多万人,并且每年以10万人的速度在递增。帮助角膜盲患者恢复视力的主要办法是角膜移植,但我国每年人体角膜捐献数量,仅在10000例左右,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有严格的适用范围
“湖南是全国第五个开展该项手术的省份,今天湖南的首例,也是中部五省(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的首例。”邓志宏介绍,湖南是农业和工业大省,角膜病患者较多,各医院常收治有严重的病例,有些严重病例属于角膜移植高风险病例,术后常因排斥反应、角膜新生血管或者结膜化导致手术失败。这些角膜盲患者绝大部分是中青年,是家庭的劳动支柱、情感支柱,他们的复明,关系到家庭经济、情感等方面的责任担当。特别是对于角膜移植排斥失败,遭受眼部化学伤、热烧伤等的角膜移植高危排斥患者,以往被认为是“复明绝症”,眼下这部分患者,有了这款人工角膜后,就有重获光明的希望,就可复明。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角膜移植中心,每年完成角膜移植手术约200~300台,严重眼疾的高危患者约有10%。这些高危患者中无法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的,就可以使用这种人工角膜移植手术帮助复明。”邓志宏介绍,今天接受首例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术的,是名46岁的中年男性患者,其双眼重度化学烧伤,合并头面部化学烧伤,多次进行了“颜面部及颈部皮瓣移植术”,左眼因毁损严重已进行了摘除手术。右眼先后经历多次手术,包括3次眼睑植皮、睑裂缝合、一次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次角膜移植以及晶状体摘除手术。术后发生排斥、血管化而导致手术失败,术前右眼视力只看得到模糊的手动。
“首例患者的手术,术中非常顺利,患者视网膜功能存在,没有大出血的现象,预计第二天拆掉纱布后可以复明。”邓志宏表示,因为人工角膜是用人工材料制成,所以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而且人工角膜的视觉效果,会比捐献角膜的视觉效果要好。但此项手术有严格的适用范围,运用于角膜移植高危排斥患者,预判人角膜供体移植术不能成功,或是人角膜供体移植后失败的患者,如角膜移植排斥失败、眼部化学伤、热烧伤的患者。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