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激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助力推进健康长沙建设

相链区块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突出公益导向,推动改革创新,完善网络机制,优化服务管理,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构建了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助力推进了健康长沙建设。

  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构建医改推进机制 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部门协同,加大财政投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成立了以市长担任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领导机构,建立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内容和市政府绩效考核重点范畴,出台了《长沙市2022年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措施》,专项推进,专项评估,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强化部门联动。高位推进“三医联动”,强化部门统筹,围绕优化政策配套,相继就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财政补偿、药品采购、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人事薪酬制度、科教兴医、名医工程等出台系列配套改革制度。三是加强财政保障。建立了适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实力的投入与增长机制。五年来,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投入超过41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8.5%,为医疗卫生改革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2020年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为24.96%。

  二、坚持以基础建设为重点,健全医疗网络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市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知难而进,主动作为,努力推进健康长沙PPP项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和医联体建设,全面实施科教兴医战略,筑牢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基石。一是市县级医疗机构全面“提质提档”。率先在全国创新健康长沙PPP项目模式,利用开发性金融政策支持200亿元,分期推进市县两级医院70个子项目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比较2015年,市直公立医院总建筑面积增加74.5%;充分立足区域内部省级医院资源优势,多措并举柔性引才,带动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大力推进医院等级评审,实现县域内三级甲等医院全覆盖。宁乡市人民医院、浏阳市人民医院、浏阳市中医医院跻身全国“县级医院一百强”。二是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持续“夯实筑牢”。连续启动三轮基层标准化建设、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和基层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全面推进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置、服务功能、运行管理5个标准化建设,推动实现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群众满意”医疗机构,并全面落实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清零行动”,实现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目前,75个乡镇卫生院、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3个村卫生室实施新改扩建,总建设面积达47.89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0.45亿元。全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房屋公有产权率均达100%,率先实现“1530”医疗服务圈,乡镇卫生院标准配置彩超、全自动生化仪、DR(CR)等设备设施,7家乡镇卫生院通过二级医院评审。“超级卫生院”云集的浏阳市已成为辐射湘赣边区域的医疗中心。三是医疗联合体建设“联动高效”。积极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推进“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解决”。2016年,全市启动医联体建设,2019年获批全国城市医联体工作试点城市,按照“院地共建、网格管理”的原则,组建城市医疗集团、专科联盟、县域紧密型医联体119家,搭建了心电远程会诊、影像远程诊断、病理远程诊断平台,形成了托管经营、服务共享、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四种医联体建设模式。四是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明显”。争取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每年投入学科建设经费6000万元,启动“十四五”医学重点学(专)科建设工作,全力推进33个医学重点学(专)科建设;2021年市、县两级医疗机构共有109个专科被确认省临床重点专科或建设项目。

  三、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破解医改发展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长沙市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管理,加强基层卫生医防融合发展,持续加大医保医药改革,综合医改取得实质性成效。一是大力推进医院管理改革。全面落实“两个允许”,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出台《长沙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试行)》和《长沙市属公立医院及其主要负责人绩效考核方案(试行)》,在市直7家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落实公立医院分配自主权,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近三年,职工年均收入增幅6.02%;出台《长沙市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工作全覆盖;开展人事编制备案制,推动向“人员总额核定、新进人员备案、单位总量控制”管理模式转变;率先在公立医院实施“总会计师”制度;实施人才引进战略,2022年制定出台《长沙市卫生健康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纳入长沙市人才新政45条。二是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推进医防融合新模式。通过整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基层家庭医生与二级以上医院优质医疗专家资源,全面推进以高血压为突破口的基层慢病医防融合工作,构建完善高血压诊治和防控网络,制定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诊疗规范和技术指标,切实提高慢性病健康管理标准和水平,真正让基层医疗机构能够看得好小病、看得出大病、管得好慢病;明确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财政供给,足额落实经费保障;推行紧密型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制定《实施紧密型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妥善解决乡村医生准入退出以及养老保障等问题,相关经验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三是持续加大医保医药改革。不断推进完善总额控制下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率先在全国启动三级康复治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全病程管理体系;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打造反医疗欺诈大数据库,完善医保基金全方位监管体系,获评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城市总结评估等级“优秀”;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2015年以来,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先后调整4次;全面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不断扩大药品集采和使用范围。2021年,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22.62%,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36.82%,有效破除以药养医,促进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长沙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后获评国务院、湖南省政府真抓实干奖。

  四、坚持以健康需求为主线,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健康需求呈现个性化、差异化、多层次的特点。长沙医改工作坚持以人民健康需求为主线,加强智慧医疗建设,创新医疗服务手段,优化健康服务项目,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服务需求,提升了医疗健康服务水平。一是创新信息化项目。实施区域智慧医疗建设三年(2019-2021年)行动,大力推进“互联网+卫生健康”,利用信创技术,依托健康医疗大数据,打造全市标准统一、互联共享的基于信创技术的区域智慧医疗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目前,全市2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线上挂号、预约;完成市级健康医疗云平台搭建,现有140余万份电子病历、840余万份电子健康档案、五大类卫生资源数据全面汇聚;完成市一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八医院)智慧门诊建设改造,实现一部手机享受全流程服务。二是规范精准化管理。完善市、县、乡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全市建立医疗质量控制中心34个,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强化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率先在全国构建完整的三级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体系,实施新型基因检测技术和长沙市医疗卫生资源合作项目,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从2015年的356.12/万下降至2021年的175.05/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保持全国前列。三是实施个性化服务。围绕群众普遍关心、重点关注的问题和综合化、个性化的需求,深入开展医疗卫生优化服务行动,创新推出妇幼健康“十免十优”服务、生育服务“多证合一”、计生特殊家庭“关爱行动”“无假日医院”、诊疗绿色通道、日间手术、无陪护病房、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临终关怀等服务项目,并全面推行6S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落实便民惠民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系健康长沙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长沙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刘激扬

【作者:刘激扬】 【编辑:彭放】
关键词:健康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