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闭症日 长沙医生教你6“不”症状早期识别儿童孤独症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成新宁 实习生 李婷) 1岁半的睿睿进入诊室后,没有关注诊室的医生、也没有观察周围环境,而是径直走向桌旁,拖着妈妈的手去帮他拿桌上东西,妈妈问:睿睿,你要什么?睿睿既没看妈妈也不说话,就是反复拖妈妈的手放至桌上,猜了好几次,才明白原来他想要桌上的电话机。睿睿妈妈因发现孩子很少看人、叫他名字没有反应,也不会说话特意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看病,经过检查,医生告诉妈妈,睿睿患了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就是俗称的儿童孤独症。

  今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在医学上也称孤独症,自闭症儿童患者,是一个数目不断增加,却不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理解的群体,也是个缺乏社会普遍关爱的群体。2014年6月至2018年,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孤独症诊断共5321例,其中,2018年确诊为孤独症的孩子就有2412例。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当天为40名左右的确诊及疑似孤独症患儿家长科普孤独症知识。

  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所长钟燕教授介绍,ASD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交沟通缺陷、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为主要表现,发病率逐年升高,病因不明,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孤独症患者最佳的干预方式就是进行教育训练,但是目前国内专门的训练机构并不多,并且许多机构并不规范。钟燕表示,父母一定要承担起责任,而不是寄希望于某个机构。让家长参与到训练中来才能够让训练日常化。并且通过培训,家长要认识到自闭症是一种疾病,通过早期的干预会让孩子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可以让孩子恢复到正常。

  由于人们对孤独症患者存在很多误解,许多孤独症小孩会被误认为熊孩子,钟燕说:“这些孩子不了解别人情绪的变化,不懂得情感表达,社会需要包容和关心这一部分孩子和家庭。”

  早期识别和治疗的儿童,很大一部分症状可以得到改善。然而ASD的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很多细微的线索有可能被家长们忽视,以致有的患者甚至上了小学以后才被诊断而耽误了最佳干预时机。那么,怎样早期发现ASD的蛛丝马迹呢?6“不”行为,可以帮助家长们去早期发现ASD。

  1. 不(少)看:正常婴儿2月龄左右就能有意识的注视,3-4月龄家长逗引宝宝会大笑,但ASD的宝宝,与人目光交流少,眼睛很少注视人,即使跟父母也没有持久目光对视。对人的逗引很淡漠,短暂注视和微笑后,兴趣就转移了,相对人脸,他们更喜欢看玩具。

  2. 不(少)应:正常婴儿一般6-7月龄对叫自己的名字就有反应,会去注意叫他的声音从哪里来,是谁在叫他,但ASD的宝宝往往10月龄后对叫自己的名字都无反应,1岁后对父母的言语性指令充耳不闻,以至于家长怀疑宝宝听力异常,但对广告声或其他宝宝感兴趣的声音,表现出听力灵敏。

  3. 不(少)指:正常宝宝一般1岁左右会使用手势,如指物、摇头等,但ASD宝宝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不会用手指指物表达需要等,他们常常把爸爸(妈妈)的手当作工具,拖着他们的手放在想要的物品上,让爸爸(妈妈)帮他去拿,也不会用眼睛追随他人手指指向。

  4. 不(少)语:正常的宝宝一般6月龄会咿呀学语,8月龄会无意识叫“baba”“mama”,1岁会有意识喊爸爸妈妈,1岁半左右会说15-20个词汇量。ASD的宝宝不会说话或说话晚,对语言反应也少,不理睬他人说话。

  5. 不当: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如反复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等;感知觉异常:着迷于看旋转的车轮或电扇、反复听流水的声音等;言语的不当:语言倒退、出现难以听懂、重复或无意义的语言;或对环境过于敏感;或一些奇特的行为,如不断的晃头、转圈、甩手看手等。

  6.不亲、不随:正常宝宝4-6月龄开始辨认生人和熟人,7-9月龄对陌生人表现不安、畏惧;ASD宝宝对人缺乏兴趣,对父母的归来没有特别兴奋、喜悦的表现,对父母的离开,不会用目光或动作跟随或寻找,缺乏“分离性焦虑”,对陌生人也没有焦虑、紧张。

  专家表示,上述6“不”行为,是对ASD早期症状的高度概括,但实际工作中,ASD宝宝的临床表现多样,严重程度也存在个体差异,而且一个单一的症状并不代表是ASD,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应及时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同时,强调宝宝出生后就要定期体检,监测神经心里发育情况,出现可疑症状,早诊断、早干预,改善预后。

【作者:记者 徐媛 通讯员 成新宁 实习生 李婷】 【编辑:谭伟】
关键词:孤独症 自闭症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