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与精致 一个都不能少!长沙民宿实力“吸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钱娟)推窗听鸟语,开门见山水,在长沙,民宿的打开方式五花八门,你可以采鲜果、吃烧烤、玩泥巴、体验热气球、泡乡村酒吧,享受无边的荷塘月色、无尽的诗意乡愁。中秋、国庆小长假即将来临,不少市民已将出行提上日程,憧憬一场舒适惬意的赏秋之旅。
来自文化旅游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长沙已投入运营及试运营的民宿年接待游客量约为371万余人次,年营业收入约14.94亿元。近日,市统计局对长沙24家农村民宿开展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民宿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结果显示,长沙民宿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少行业发展瓶颈仍有待突破。
现状:从单一主题,向多样化发展
飘峰山下,小山重叠,烟雾缭绕,秋风拂面。湖畔人家、景阳山舍、安逸轩、静水闲居、竹林小憩……在长沙县开慧镇锡福村,18栋民宿各具特色。
距离长沙主城区约一小时车程,每到周末,锡福村民宿人气爆棚、一房难求。牛栏湾5号,是开慧镇慧润特色精品民宿之一,小院造型别致,室内设计清雅。
“好山好水就是最大优势,城里人来了,不光可以享受田园风光,还能品尝地道农家菜。”民宿“掌柜”刘孟雄告诉记者,一到节假日,12间客房都会被预定一空。
百年香樟树下,邂逅无边泳池,移步望城区铜官街道“五号山谷”,轻奢风扑面,满满诗意与乡愁。
“共14套房,周末爆满。”早在试营业期间,“五号山谷”就迎来了粉丝。“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看得见乡景、记得住乡愁,是人们的向往。‘五号山谷’就是为了吸引白领群体来到乡村放松。”“五号山谷”谷主陈玉林告诉记者,民宿由当地废弃的老屋改造而成,建设中注重保持原生态,让每间房都尽可能接近大自然,但又不失精致,电子壁炉、电动马桶等现代家居设施一应俱全。
“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成为都市人憧憬的栖息之地。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乡村民宿也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乡村资源禀赋,单一主题的农家乐模式正向多样化的民宿产业过渡,田园风、轻奢风、中国风等各色民宿争奇斗艳,在这波浪潮中,城市资本和人才流向希望的田野,正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效应:助力产业融合,带动富民增收
吃上“旅游饭”,摇身变“掌柜”,浏阳市张坊镇田溪村村民罗铿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4间客房,加上种水果,年收入超过10万元,比打工强!”一旁的妻子接过话茬,“要不是发展旅游搞民宿,谁会来这乡旮旯吃饭住宿、采摘水果?”
建起两层楼房,楼下自住,楼上办民宿,手脚勤快的罗铿还在房前屋后种上桃树、李树、梨树,为游客提供住宿、吃饭、水果采摘一条龙服务,实现从贫困户到致富典型的华丽“逆袭”。果园大丰收、民宿订单满,如今的罗铿,眼里有光,“我种水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以生态、有机、绿色赢得消费者青睐。”
“被调查民宿户均客房数、床位数和餐位数分别为31间、64个和162个,户均聘用全职员工和聘用临时用工分别为13人和6人,其员工主要为当地或周边农民。”据了解,本次调查问卷选取了长沙民宿数量相对较多的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和宁乡市四个区县(市)发放调查问卷,被调查民宿户中,绝大部分民宿拥有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多种经营业态,能辐射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民宿产业为引擎,推动一、二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与文化、创意、旅游、健康、教育、养生、生态等要素融合,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了农业产业价值链。”业内人士坦言,民宿产业是绿色产业,也是富民产业,正带动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
建议:做足“民宿+”文章,提升软硬实力
“被调查民宿户中,今年与去年同期比,经营情况增长的占比为37.5%;今年与2019年同期比,经营情况增长的占比为29.1%。”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对民宿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冲击。“民宿属于高投入、慢产出的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抵抗风险能力脆弱。”业内人士坦言,民宿业发展也面临空间布局零散、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组合度差等“短板”。
“结合城镇与乡村建设发展,应科学规划配置公共设施与服务资源,杜绝‘一窝蜂’盲目发展。”专家呼吁,要尊重当地自然及人文环境,形成定位科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民宿规划。
同时,要在提升软、硬实力上下功夫。建议突出特色,提升文化、住家体验感,助推传统“农家乐”向文化体验和乡村休闲度假民宿转型,满足多层次的住宿需求,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经营。
专家呼吁,可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三产联动、多业融合”民宿经济业态,拓展城乡民宿产业链。如通过旅游经济新业态赋能民宿产业,构建“民宿+文创”“民宿+亲子”“民宿+研学”新业态,拓展民宿与文旅、商务、会议等产业融合,构建多业联动、多业融合的“民宿+”产业链,为民宿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