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长沙 1960-1969

视频里的有声老照片


1965年9月4日,长沙市首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陆续启程,前往郴县、桂阳、浏阳、江永、零陵、道县等地。列车就要出发了,去郴州专区参加农业生产的知识青年同送的家人告别。


气象万千的年代

  文/任波 图/游振鑫

  这十年,气象万千。

  那个年代,模范人物辈出,王进喜、雷锋、欧阳海、王杰等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激励着人们在时代中继续前行。尤其是出身贫农、参军担任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班长的雷锋,于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学习雷锋运动。他乐于助人的精神最后超越了时间和国界,直到今天,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仍在飘扬。


60年3月31日,居民在黄兴南路上进行大扫除。当天,全市居民全线出动,扫马路、除四害,整顿市容,把爱国卫生运动推向高潮。


1960年11月6日,大圫人民公社的“赤脚”医生来到社员家上门提供医疗服务。




1962年4月20日,陈列在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窗柜内的半导体收音机。在那个物质比较紧缺的年代,听广播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半导体收音机是当时候的“奢侈品”。


1962年12月8日,市蔬菜公司从外地调进大批白菜、黄芽白、萝卜等蔬菜,除保证每天生活供应外,还可供居民储备冬菜。


1963年5月31日,“六一”节前,各区以小学为单位进行了一场全市范围的跳橡皮筋比赛。跳橡皮筋是那个年代孩子们玩得最多的游戏,图为三泰街完小的孩子们正在参加西区举行的跳橡皮筋比赛。


1963年6月7日,黄兴路旁书社里看小人书的孩子各自着了谜。在那个文化活动相对单调的年代,小人书里装着童年的“天马行空”。


  上世纪六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为城市中大多数年轻人的人生选择。1955年12月18日,长沙青年志愿垦荒队180人前往浏阳大围山垦荒,随后的近十年中,知识青年响应号召,陆续分批离开城市,“上山下乡”劳动。当时大学已经停止招生,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献出了他们的青春。

  1966年10月,为满足全国各地人们前往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的需要,长沙铁道学院学生提出修建湘潭到韶山铁路的倡议,得到各方群众的热烈响应。1966年12月31日“湖南省韶山铁路工程指挥部”成立。1967年2月5日,韶山铁路全线施工,仅用10个多月时间即建成全长21.1公里、3个车站的韶山铁路。1967年12月28日,湘潭韶山十万人隆重集会,热烈庆祝毛泽东主席的塑像落成和韶山铁路胜利通车。


1963年7月26日,北山区各人民公社早稻获得丰收,赵家湾生产队妇女队长赵德富(右)和社员李淑纯满怀喜悦在抢收早稻。


1963年8月,压路机正在烈士公园西门施工,远处烈士纪念塔的建设也即将完工。1951年,在浏阳河畔启动建设烈士公园,是长沙市最大的公园。


1963年9月29日,随着长沙城市建设的发展,南门口的面貌焕然一新,车马如龙,行人如织,南门口是当时长沙城最为热闹的地段。


  1964年6月5日,长沙文物保护的情况也引人关注,回龙山下的白沙古井被评为第二批长沙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长沙县徐特立故居、铜官镇东山寺戏台,岳麓山云麓宫、舍利塔、白鹤泉同被评为长沙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型歌舞及歌舞剧在六十年代也特别引人瞩目。1960年推出的剧目《刘三姐》大受欢迎,当时的长沙人大都会哼唱一两段。1962年2月17日,湖北实验歌剧团来到长沙五一路湖南剧院首场演出大型歌剧《洪湖赤卫队》,在长沙引起巨大轰动。

  横渡湘江的体育运动在1960年代的长沙特别盛行。1965年5月30日,湖南省会长沙即举办了2万多人横渡湘江的游泳活动,规模宏大,气势壮阔。

浏阳花炮,在上世纪六十年已经初露头角。1962年5月,浏阳花炮参加香港“中秋烟花欣赏会”,打破日本烟花产品垄断香港市场的局面。后来在摩纳哥举行的第21届国际焰火大赛中,浏阳烟花夺得第一,“浏阳花炮响天下”此时已名满世界。


1964年1月1日,长沙在全市开展秧歌舞比赛活动欢庆新年。这是省民间歌舞团的演员们在进行“陕北秧歌舞”表演。


1964年1月8日,华昌照相馆根据顾客要求,恢复了对外冲印、相机修理以及出售胶卷等业务。图为该店相机修理技师在指导顾客使用相机。


1964年2月5日,长沙路灯队的职工们为了保证每条街道的路灯安全照明,精心检查维护着每条线路。图为工人贺仁乾爬上电杆修理路灯。


1964年4月6日,南区回龙山脚下的白沙井,经过修缮,面貌一新,附近居民担着木桶前来取井水。


1964年5月1日,长沙湘剧团在黄兴路上为群众演出地道的花鼓戏,共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1964年10月3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的欢乐气氛里,规模盛大的全省第一届民兵比武大会、第二届体育运动大会在长沙市劳动人民体育场举行。 


1966年7月1日,5000多名参与建设的干部群众在堤上欢呼庆祝乌川水库建成蓄水,乌川水库是当时长沙农村最大的水库,最大蓄水面积达2000余亩,能够保障周边三个公社的五百九十多个生产队稻田的灌溉。


1967年12月28日,从长沙通往韶山的铁路竣工通车,成千上万的群众涌向通往韶山的第一列专车。


1968年5月29日,太平街粮店的职工为了方便群众,推着车子在街上卖粮卖油。


1969年11月1日清晨,长沙市邮电局投递第一班出发了,投递员们骑车从这里出发,将报刊信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各家各户。



【作者:长沙晚报摄影部】 【编辑:曾茜】
关键词:长沙 老照片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