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珠城 向海而强——地市媒体内容建设推进会暨百家党媒看北海主题采访活动侧记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静
40年前,北海(又称“珠城”)被列为全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40年后,因海而生的千年海丝古港,正奏响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奋进新乐章。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北海的发展备受关注。9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中共北海市委宣传部指导,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主办的地市媒体内容建设推进会暨“向海图强 开放发展”百家党媒看北海主题采访活动在珠城举行,全国百家党媒采访团沉浸式“探秘”这座既带开放基因又肩负向海使命的城市,聚焦北海对外开放的成就经验,见证打造向海经济的生动实践,共话融媒纵深发展的守正创新……
“目之所及皆是绿色。”走进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约3000亩的红树盘根错节、青绿无边。碧海蓝天之间,许多白鹭驻足于红树枝头。此外,还有弹涂鱼、招潮蟹、中国鲎等众多浅海湿地生物以及多达百种的鸟类。
这幅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生态画卷,让沿着海上栈道深入林间的采访团成员赞叹连连,“第一次感受到了海上‘城市绿肺’的魅力”。
2020年以来,北海市累计营造红树林359公顷,修复红树林1034公顷。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已成为北海绿色发展的“名片”。
同样是北海生态“名片”的涠洲岛,还多了一张特殊的标签——全国首批“和美海岛”。涠洲岛核心景区南湾鳄鱼山是客流量最集中的所在,设在此处的警务站真正实现了“景中有警”,能够更便捷地为岛上居民和游客服务,为他们解决难题。这也是近年来,涠洲岛探索构建涉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全力化解涉旅纠纷,实现“服务不缺位、矛盾不出岛、平安不出事”的一个缩影。
“城以港兴、港以城荣”,是世界沿海港口城市发展的历史规律;逐梦深蓝、向海图强,是珠城亮出的一张向海经济产业新“名片”。走进位于广西沿海“金三角”的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北部湾港北海码头上一派繁忙景象,万吨巨轮靠泊在岸,装卸作业高效运转,如彩色积木般的集装箱在龙门吊下起起落落。据了解,目前北海码头已实现10万吨级散货船舶的常态化接卸,今年1至8月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865.96万吨,同比增加8.52%。预计到2025年,北海码头将具备亿吨大港规模。
华电蓝水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致力于建设成为全国范围内大型海洋油气平台和海洋风电装备门类最齐全、年产量最大的生产基地。站在巍然耸立的2400吨龙门吊前,采访团成员被只争朝夕的建设生产氛围深深感染,“此行颠覆了我们对北海仅是个旅游城市的‘刻板印象’,北海向海经济产业发展得这么好,是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生动写照。”
这些年来,这座因海而兴的沿海开放城市不断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寻找“蓝色”引擎,持之以恒优环境、抓招商、上项目、强产业,积极推动海工装备和深远海风电等产业实现新突破,不断探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水区”,向海之“心”,历久弥坚。
40年沧海桑田,40年不懈探索。40年来,北海在开放的大潮中勇立潮头、斩浪搏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采访团一路走来一路看,沉浸式见证了千年海丝古港沧海桑田的美丽嬗变。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在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中,北海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崭新未来……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