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红军被”照鉴新长征

  向敬之

  1

  传承红色基因,实现历史跨越。在建党百年的光荣史上,形成了建党、井冈山、长征、延安、西柏坡、抗美援朝、抗洪、抗震救灾、抗疫等精神,以及随着“神舟十二号”划破星际、探秘太空的航天精神,激励我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践行初心使命中,为新长征赓续红色血脉。

  最近在长沙首演成功、广州开启全国展演的六幕大型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继实景交响诗系列推出之后,再次将长沙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江大河交响季 百里画廊百年歌”系列文化行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半条红军被,又称“半条被子”或“半条棉被”。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实行战略性转移,1934年11月途经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农妇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行军被剪下一半给她留下。徐解秀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时间也就短短的一晚,然而让徐解秀感念了50多年,直至临终前还在等待那三位女红军的归来。她们应该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牺牲在“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长征路上,如《半条红军被》所设计,或长眠于雪山,或留在了草地,或遭遇强敌偷袭、为保护乡亲突围而暴露牺牲了自己。她们给一个刚刚认识的贫苦老百姓,平分了自己最需要的御寒被子,给她留下了一辈子的念想和期待,也为长征精神作出了一个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历史注脚。

  重温苦难辉煌与梦想光荣的红色历史,就是要去挖掘、去研究、去展现其所蕴含的革命情感和红色基因。不论是陈列在纪念馆里的革命遗物,还是散落在民间毫不起眼的角落的红军被,又或是早已不知所终的物品,都被历史赋予了特殊含义,成为了漫长岁月里的精神印记。即便今天,国家早已独立富强,人民早已当家做主,走进了幸福美好的新时代。但是,历史不能忘记,革命精神血脉更应赓续。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参观时指出: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走在新长征路上,必然有一种长征精神在传承中催人奋进。“半条红军被”所承载的军民鱼水情、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就是一种以小见大、具体呈现的长征精神,催促着我们在新的挑战、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继续探索,不断实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后迈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上,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2

  湖南省、长沙市宣传文化战线集中力量,精心打造的大型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应运而生。它既是向建党百年的献礼精品,又以一种中国特色、现代表现的形式,向我们展示源远流长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见证着为人民谋幸福、同甘共苦济民困的革命初心。

  “半条红军被”的故事很简单,只是长征路上无数个军民情深、民族团结中的一处缩影。然而,它能够影响80余年,还会更久,主要还是三位女红军送出的半条被子背后,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革命初心。

  剧中女主人公、红军女队长祝霞(女高音歌唱家刘一祯饰演)在长征出发前,发现自己怀了身孕,却毅然坚持跟着党去长征。前方无路,需要去寻路。路在何方,需要去开路。虽然有几万人携手勇闯,但前面有割据的军阀、民团的阻截,后方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大炮和大量追兵。围追堵截,缺衣少食,加之冬天的恶劣气候,爱人郑秋收(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饰演)又是先遣营营长,不能在怀孕的祝霞身边照顾,这对她而言,可以说更加艰难。她唯一所有的,就是爱人临行前送给她的一条红军被,可以简单地为她和战友们御寒。

  当她看到秀嫂(原型徐解秀,女中音歌唱家张卓饰演)刚刚生产不久,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家中,只有一件蓑衣御寒。她心痛了,要把那条既是“爱的见证”又是御寒必需品的行军被送给秀嫂。秀嫂坚决拒收,于是祝霞在战友马大壮(王晨饰演)、湘妹子(赵燃饰演)的帮助下,将被子剪作两半,义无反顾地送给秀嫂半条。此情此景,结合当时的严冬时令,以及后面的恶劣环境,令人揪心。揪心的,是那一种同甘共苦的真挚情意,在内心深处升腾着血肉相连的鱼水情。

  那些为真理不怕牺牲、为人民果敢奉献的红军战士,前仆后继跟着党,在危难时坚守革命的初心使命,在民众疾苦时拿出自己仅有的衣被、粮食,去扶危济困。他们正遭受着饥寒交迫的威胁,却要分出一半给贫苦同胞,让每一个善良生命都重于泰山,故而得到了人民最大的拥戴,从而使党的事业犹如常青树生机勃勃。这是一种史无前例的大爱,也是一份感天动地的真情,慢慢传递,代代传承,久久传播。

  长征精神,昭示着坚定革命信念、救国救民大无畏的红色理想。

  面对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数倍于己的强敌围堵,祝霞和马大壮、湘妹子毅然决然地剪下半条被子,送给乡亲,并说胜利后再送来一条。从中可以看出,在革命事业陷入困境时,每一个战士都坚定革命的信念,都坚持救国救民的理想,并相信正义的事业一定会成功,情意切切,大爱殷殷,信念满满,温暖我们的心灵和时代。

  共产党救国救民,感染着无数老百姓。女战士马大壮是杀猪户出身,为了报仇加入了红军,在军首长要留下女兵时,她激动地拔出杀猪刀,不让长征就抹脖子,最后促成了祝霞和八位女战士的长征。十四五岁的乞丐兄妹细伢子(韩秋峻饰演)和湘妹子,不知父母是谁,但一路跟着红军知道他们为了谁,他们在长征前途命运未知的情势下,不惜耍赖撒泼地要求加入红军。一路走来,他们或在雪山草地中成为了历史丰碑,或在湘江战役中血染了祖国大地,始终保持着一种倔强的姿态,坚定无悔地跟着党,以生命化作一束光,照亮了长征路上前行的方向。

  秀嫂的男人天剩(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饰演),本是怯弱有点怕妻,加之无赖二贵领着民团到处散播谣言,说红军是“吃人的妖怪”“杀人的魔鬼”,害怕得抵触祝霞她们,甚至在初生娃患病时也拒绝祝霞的出手援救。就在祝霞她们借宿的那一晚,他明白了她们和自己的老婆“四根苦瓜一根藤”,懂得了为穷人打天下、谋幸福的“红军果然胜过那帮白狗”,他选择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即便只是一个炊事员,也任劳任怨、历尽艰险,成了战士们尊重、信任的“天剩大叔”。

  历史上,徐解秀的男人跟着红军,最后却没有回来。而歌剧《半条红军被》安排他活下来了,目睹了以祝霞、郑秋收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坚定革命信念、不惜用自己的命换百姓的命的一幕幕场景。这样的设计,虽然有所弱化现实中徐解秀等待了女红军50多年的思念,但又通过这样的安排,衬托了徐解秀在天剩的回忆中,更加感念当年无私帮助自己的“霞妹子”们。

  长征精神,感染着传承红色基因、精益求精出经典的艺术情怀。

  喝着湘江水长大的长沙籍导演黄定山,带着红色长沙孕育的红色情结回到故乡,始终保持着精神饱满、激情澎湃的状态,忙碌在排练场上,感染了所有的人。编剧任卫新充满真情的唱腔设计、台词铺陈、情节呼应,与作曲杜鸣融入湖湘音乐元素的宣叙调、咏叹调的歌剧艺术融合,相得益彰,散发着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张力。他们无法重返烽烟滚滚的战场,选择用一个反映历史、记述历史、镌刻历史的现代舞台,认真负责地重现长征路上可信、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血肉情感,满怀赤情地把革命岁月里那一批可敬、可爱、可叹的人演活,演出他们不怕牺牲、不惧危难、风雨同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从郴州走出来的刘一祯说,每每看到黄导现身示范的每一个细节,深刻表现的每一次眼神、台词和转身,都被感动了。王宏伟直言:他的身体中流淌着军人的血液,这次拿出军人的勇气、魄力和战斗力,和大家一起圆满地完成《半条红军被》的演出。

  长征精神,激励着为民族谋复兴、以史为鉴创未来的时代担当。

  为了将革命文物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打造成特色艺术品牌,让红色基因广泛传播、深远传承,湖南省、长沙市采取大成本、大制作、大手笔,用以史为鉴,反映长征精神的细小场景与宏大画卷,展现革命年代为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英雄主义色彩,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为人民谋幸福奋斗不息顽强斗争,勇敢向前,激励我们不忘历史,不懈奋斗。

  《半条红军被》的历史背景风雨如晦,而祝霞、郑秋收、马大壮、湘妹子等,为人民不怕牺牲,为民族敢于斗争,构建着长征路上的精神谱系,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革命意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照亮了中华民族浴火重生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都是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意象化的场景展现出来,真实而素朴地表现着思想高度,而没有借助太多的豪言壮语。剧目在现实主义表现形式中,穿插着浪漫主义色彩,如湘妹子深陷沼泽中化作战地黄花,如郑秋收、祝霞引燃手中的半条被子霞光万丈,都深深感染着观众。

  主创方和表演者怀着对时代和历史负责的态度,艺术地再现“半条红军被”所包含的长征精神。他们以红军战士为人民牺牲奉献的革命风范,激励自己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导演黄定山、编剧任卫新、作曲杜鸣和歌唱家王宏伟、刘一祯、张卓、杨小勇等,一流的乐队指挥、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音响设计、服装设计等,长沙本土的长沙歌舞剧院、长沙交响乐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音乐学院等专业团队精诚联手,倾心倾力地创排磨合,熔炼出一部有着鲜明的历史厚重感、时代艺术感并可以传开来、传下去的精品力作。

  3

  80多年过去,人们通过《半条红军被》,重温发生在长征路上的一个故事、一段情意,被其中厚重的精神内涵与红色基因,所感染,所震撼,所振奋。

  徐解秀老人生前已经用一个富有生活意味的解释,为“什么是共产党”作出了一个历史的回答。当我们再一次感受“半条红军被”及由此展开的长征精神,更能够在更多的幸福与幸运中,感念那烽烟岁月里无数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坚定、果敢、无私、从容……直至付出生命也坚守初心使命的英雄人生。

  因为他们的坚守,因为他们的付出,因为他们的牺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主题被照亮,亮出了新中国的崭新崛起、强势发展、历史跨越的丰采。

  站稳人民立场,发扬长征精神;追寻历史真实,赓续精神血脉。真正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思想性和艺术性、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作品,能够以其创新的品质和文化的力量,植入人们的内心,使他们产生形形色色的、各种各样的期待和喜爱、钟情和感触、感伤与回味。

  《半条红军被》反映了红色历史中的一处印记,展现出万里长征中的一种精神,凝聚着民族复兴的一种实力。在那风雨如磐、凶险林立的征途中,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建了一个新中国。而今,我们面临各种挑战更当从“半条红军被”一类的红色故事中,提取更多、更强、更美的长征精神内涵,催发新的长征动力。

  湖南是红色文化的热土。在革命战争年代尤其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共产党员、革命战士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半条红军被”只是其中灿烂的一瞬,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半条红军被”的故事被发现,反映着艰难的历史,锤炼出崇高的品格,凝聚成伟大的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照鉴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师,文史学者)


【作者:向敬之】 【编辑:易隽】
关键词:半条红军被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