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媒体融合“国奖”爆款主创分享经验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能)融媒时代,内容仍然为王吗?怎样的作品才能问鼎中国新闻奖?19日下午,一场顶尖创作者的分享盛典在马栏山拉开帷幕。在长沙举行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内容创新创优”分论坛上,多位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特别奖以及一等奖获奖作品主创代表,现场分享创作经验,揭示创新路径,探寻创优规律。
小切口展现大主题
15665,611612,看到这组数字你会联想到什么?它既是一串密码,也是一段旋律。新华社的《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一经推出,便在全网形成刷屏之效,海内外总播放量超过7亿次,并获得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特别奖。这11位数字其实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段旋律的简谱呈现。这件作品以经典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切入,挖掘出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还将曲谱设计成为作品的视觉线索。
“音乐的制作需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并将音乐表达的内涵融入,才能让这首旋律在受众心中产生共鸣。”来自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的姚竣译介绍,通过对这首歌的剖析和演绎,主创人员都更加深刻地领会到这首歌所表达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多种乐器和人声的演绎,令整首旋律不再是一个“标签”,而是让这首歌穿越时代,成为大家心中的“不老的歌”。
经济日报社“融合创新”一等奖获奖作品《“数说70年”数据新闻可视化系列短视频》,采取数据新闻可视化手段,用数据讲故事,从故事读数据,鲜活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辉煌成就。主创代表王琳介绍,这套产品在每一个选题角度上,都以“小切口”“小视角”引入,与用户找共情、共感。比如,在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时,从年轻人熟悉的“蚂蚁森林”切入,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年轻人的日常行为方式紧密结合。
创新表达生动呈现
内容创新创优,离不开好的创意。
重庆华龙网的“融合创新”一等奖获奖作品《2019对话1949:时代变了 初心未变》采用了“平行世界对话”这一新颖的表达形式,以地方媒体的视角呈现新中国成立70年的宏大叙事。
重庆华龙网集团副总编辑张一叶介绍,在重庆曾有无数的革命志士身陷囹圄、至死不屈,他们选择了大家熟知的“小萝卜头”、革命女青年杨汉秀、毅然投身革命的富家子弟王朴,分别与现代的小学生、职场女性、大学毕业生在平行世界“隔空对话”。通过创新文案、现场拍摄、手绘等诸多环节,最终将这一创意生动呈现出来。
“创新表达,是每一位新媒体人在每一次创作时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来自新华日报社交汇点客户端的任松筠介绍,“创意互动”一等奖获奖作品《6397公里的守护》让沿江小朋友参与长江大保护、引导他们从小养成保护生态意识的独特创意,并及时启动了一项至少持续12年的“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新闻行动。
这是一件H5作品,创新性采用模拟定位滑动方式,从第一站“长江源头”开始,到最后一站的“东方明珠”,浏览界面更加简便流畅。顺流而下,11处“守护地”覆盖长江干流沿线的11个省区市,每“途经一地”都可以点击对应的热点,触发守护互动。一段段现场视频,则记录了孩子们参与长江大保护的实际行动。
技术合作弥补传统媒体短板
在经济日报社的王琳看来,寻求技术合作,可弥补传统纸媒在技术方面的短板。她介绍,为打造“数说70年”系列产品,经济日报新媒体成立创作团队,与视频技术支持公司合作,全程主导选题确定、脚本设计、动效制作等,经过反复讨论打磨,最终呈现出既有经济日报特色、又有互联网气质的“爆款”融合产品。“合作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对我们来说,既发挥了自身优势,又涉足了新的领域,提高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操能力。”
“短视频专题报道”一等奖获奖作品《十八洞龙金彪的Vlog|脱贫之后》,以6分钟的短视频呈现,迸裂出强烈的故事气场和视觉效果,是一个在脚本设计、视频实拍、画面设计上充分创新、更具网感的新媒体产品。来自湖南日报社的主创代表颜斌表示,他们的一个创作心得就是“运用现代技术,创新形式,融合传播”。
为了增强报道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他们经过充分讨论,决定以新闻短视频为传播载体,以视频博客Vlog的形式,选择更有记录感的专业小机器Gopro,并在后期制作中融合手绘、动画等新媒体设计元素。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