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坊评弹丨用书香点亮夜生活

相链区块链

耿银平

9月11日17时,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中文图书区灯火通明,座无虚席。据北京晚报报道,自9月9日起,该区域开放晚馆,在3月至10月期间延时开放至21时,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借阅和学习需求。晚馆服务开放区域为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中文图书区(含工具书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用书香点亮夜生活。

文化场馆开启“夜读模式”,不少地方已在积极行动。以宁波图书馆为例,开启“夜读模式”一周后,其单日图书借还册次比暑假期间的最高峰值增长了近1000册次。事实证明,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只要公共文化机构愿意根据大众文化发展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及时扩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老百姓的文化热情是能够被“点燃”的。

过去,面对“公民阅读率普遍不高”等文化发展瓶颈,人们常常归咎于公民热情不高,却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很多上班族在白天的工作时间,没法抽出时间去图书馆借阅,等到傍晚下班后,图书馆通常也关门闭馆了。这种“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阅读需求”之间的时间差,使得借阅图书的机会受限,削弱了公众的阅读热情。公民阅读率普遍不高显然受到了“图书馆开放时间有限”的影响。

这对文化场馆提出了新的服务要求。近些年,口袋富起来的国人也渴望脑袋充实起来,对文化发展和文化服务,提出了越来越多的多元化、个性化和高水准的新要求。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思想、开放时间、开放模式,不能几十年一成不变,而是应该根据公众和时代要求,作出适时的调整和改革。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守为公众提供精神食粮的初心使命,及时破解“预约难”“开放时间短”等难题,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书馆开启“夜读模式”,就是一种有益的改革探索,值得点赞。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公益性和反哺性是其服务职能的应有之义。从权责对等的原则来看,老百姓需要什么,公共文化机构就应该提供什么。当公共文化机构和公众需要同频共振,就能培养更多书香公民,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优稿优酬。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


【作者:耿银平】 【编辑:王金文】
关键词:夜读
>>我要举报
0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