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且旧→小而美,长沙城区百年老校破局记 | 山水洲城记

相链区块链

它们被寸土寸金的商业闹市环绕,是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更是长沙伢子们童年的乐园。

但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扩容,这些老城区里的百年名校,光辉逐渐黯淡,成为隐匿在市中心老旧小区里的小规模学校,发展空间逼仄,建筑和基础设施日趋老旧,生源越来越少……

当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优势,成了它们的发展瓶颈,百年老校该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

沿着乐古道巷,从局关祠巷右拐,橘洲君走进了这座小巷深处的学校——开福区望麓园小学

开福区望麓园小学。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珊琪 摄

“你们是来打卡的吗?”一声稚嫩的童声,在橘洲君身后响起。

望麓园小学是张艺兴儿时就读的小学,现在已经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网红学校”。前来“打卡”的人络绎不绝,早已被细心的孩子发现了端倪。“曾经感觉偌大的学校变得小了许多。”在湖南卫视《给你,我的新名片》这档综艺中,张艺兴陪着曾是望麓园小学党委书记的爷爷(外公)一起来到了这里。

望麓园小学也是张艺兴歌曲《外婆》MV取景地之一。这所占地面积仅有3500多平方米的小学,却有着107年的办校历史,前身由陈氏族学、邮电职工学校、北区二保校三所学校组成。1984年正式命名为北区望麓园中心小学。1996年北区更名为开福区后,校名为开福区望麓园小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5名,学生人数为257人,其中208名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总人数的81%。

校园小,生源少,发展慢,望麓园小学当下的情形,几乎是长沙老城区小规模学校都同样面临的问题。

橘洲君来到天心区铜铺街小学,被学校铜狮楼前的一对气势雄浑威猛、栩栩如生的石狮子所吸引。“学校所在地为清代善化县‘万寿宫’遗址,这对石狮制作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至今已有近300年,是万寿宫遗物。”天心区铜铺街小学校长谭灿向橘洲君讲述着这所百年老校的历史。铜铺街小学位于“五一商圈”坡子街老城区,被誉为“闹市中的一颗明珠”,毗邻贾谊故居、杜甫江阁、孔子文庙,其前身为清代末期由江西籍士绅捐款修建的江西会馆,又称“万寿宫”。1918年,江西省南昌府豫章郡士绅在这里首办豫章小学,专门招收在湖南的江西人子弟入学。后来几经校名更迭,1985年最终定名为“铜铺街小学”。

铜铺街小学校长为孩子们讲述石狮子的故事。

1938年的“文夕大火”,使得长沙城成为一片焦土,万寿宫也废墟一片,门口的石狮蒙上了厚厚的尘土。灾后重建豫章小学,人们发现这对石狮完好无损。从此,石狮就蹲踞在新建的豫章小学校门口两边。后来学校几次更名,但石狮一直默默守护在学校门口,每天看着孩子们上学、放学。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建小区都在往外扩展,因为生源外迁、逐年减少,学校的规模也在逐年减小,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490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90人,占总人数的59.1%。”谭灿说。

与这两所学校存在同样困境的,还有芙蓉区东茅街小学。橘洲君探访了解到,东茅街小学原是一座不小的庙宇,后在庙里办小学,多年后才把庙拆掉。这所学校建于民国初期,清朝年间曾是子朱祠堂。这座小巷子里的学校,有着110多年悠久历史,她不仅见证着长沙城的发展,也见证着一代一代的学子成人成才。

橘洲君走进校园时,学校正进行“三点半”课后服务,轮滑、编织、烘焙、泥塑......教室里,响起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抱抱屋、等等亭、枇杷树、东篱园、儿童议事厅……这所占地面积不到四分之一个足球场的校园空间,却是孩子们的童趣乐园。

东茅街小学的孩子们体验编织与色彩的乐趣。

要说这个小学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一定是它的“小”:6个教学班,200名学生,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比85%;校园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办学规模为芙蓉区最小。

其实,这三所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是长沙城市众多小规模学校都存在的共性问题。

芙蓉区五一中路小学有着78年的办学历史,现有学生405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34人,占82.5%;雨花区育新第三小学12个班级共358人,其中9个普通班的332名学生均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位于繁华的新民路商业街北侧,与新民学会为邻的湘江新区新民小学,学生640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502名;湘江新区五星小学于1913年为当年长沙首任知事姜济寰开办,现有小学六个年级,教学班12个,学生542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96人……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新建楼盘的配套学校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老城区的绝大多数居民往新发展的片区外迁,新建学校由于其配套设施设备完备、与名校合作进行集团化办学等因素,吸引了很多生源,随着周边楼盘增加和入住率上升,导致新建学校学生数量呈井喷式发展,而原来市中心老城区的小规模学校生源逐渐减少。

校园小、生源少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专职师资力量不足。

按照目前1:19的师生配比,小规模学校因为班级少、班额小,出现一位教师跨多个学科、跨多个年级任教现象,特别是音体美和科学等专业教师,一个人教全校6个年级、跨6个年级备课,工作十分繁重。

工作量超标和工学矛盾等问题突出。学校规模小,人少,但各级课程要开齐,教师兼任、跨头、多课现象严重,如一个科学老师要担任全校六个年级的科学教学,就会出现这种‘一个人一个团队’的现象,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一旦外出学习培训,又会造成工学矛盾。”东茅街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刘纾语说。

一所不到5分钟便可以走遍的城中老校,却办成了教育最理想的样子。

赏杜甫江阁、喝老白沙古井水、进简牍博物馆、登天心阁城楼……地处古老与现代共生的街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给学校带来丰富的研学资源,“阅城·爱家”地域文化小记者研学活动成为东茅街小学一项多学科融合课程。

“今年,我们开展了‘探寻网红城市的经济之旅’为主题的小记者研学活动,孩子们走进盐津铺子—智能机器生产线、走进远大科技—国之重器现代重工。”刘纾语说,阅城·爱家小记者活动,让孩子们直面社会,深度感受社会生活,学会正面发声。

这方小小的天地里,更传递着爱与温情。

其实,东茅街小学孩子们的家庭大多是离异、重疾、贫困家庭,还存在特殊儿童、残疾儿童等问题。芙蓉区委书记周春晖曾多次来到东茅街小学,他说:“守护好了这群孩子,就守护好了文明的底线和良知。”

学校党支部积极开展“天使有约”结对关爱行动,针对各班心理行为偏差的特殊孩子,摸底建档,开展深度家访。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开始愿意主动融入集体;一个认知行为凌乱的孩子变得温暖懂事……东茅街小学校长殷智强说:“在东茅街小学还有许多在‘天使有约’行动里转变的‘小天使’。”

小志愿者活动社团是望麓园小学的特色之一。

“我们要做好自己,关心别人,把温暖回馈给社会。”望麓园小学校长钟巧说,学校的特色就是小志愿者社团。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成立了“平安精灵”“健康小使者”“绿色小天使”“低碳小志士”“小橘灯”“落花生”等6个小志愿者社团。

在开福交警大队警官们带领下,“平安精灵”志愿者社团的小志愿者们来到了营盘路十字路口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引导行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帮扶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小孩过马路。在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落花生”小志愿者社团穿梭于一排排书架中,细心整理书架上的书册。“小橘灯”志愿者社团的小志愿者们走进营盘街社区德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看望空巢老人,带来了爱心礼物和歌舞表演,为老人们送上美好问候和祝愿。

小而精,打造精品课程,是这些小小的校园的“生存之道”。

被大同、育才、育英三大名校环绕的五一中路小学,在“夹缝”中生存,该校的声乐艺术特色突出,并成功创办为“芙蓉区声乐特色学校”;绿色是铜铺街小学的底色,是长沙市第一所环境教育绿色学校,环保教育、礼仪教育、艺术教育,是该校的三张闪亮名片,学校有自编校本教材《绿色家园》《新绿童年》,有品牌活动“绿色狂欢节”,还先后有6个环境教育课题获国家、省、市一等奖。“我们学校是雨花区第一所普特融合义务教育学校,以‘融’为特色,以‘点亮生命灯火’为教育理念。”雨花区育新第三小学校长桂阳玲介绍,学校资源教室、心理室、劳技室等合称为“融爱小院”,温馨的院子为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2022年,东茅街小学与湖南大学共同开展儿童色彩素养教育项目,以传承中国传统色彩为基调、让儿童感知色彩的“神秘力量”……

校园小,在乐观而有心的教育人眼里,也有小的优势。

“学生人数少,我们有机会走近每一个孩子,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声音,关注每一个孩子真实的成长需求;学校规模小,我们有机会精耕细作,真正落实儿童参与的理念,让每一个孩子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当中来。”殷智强表示。

望麓园小学学生正在预习功课。

作为长沙品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小规模学校如何在困境和挑战之中,寻找破局生机?

近日,“长沙市城市小规模学校课程建设联盟”在东茅街小学成立,包括东茅街小学、新民小学、五星小学、望麓园小学、天心区青园南湖小学、育新三小、望城区郭亮小学、五一中路小学、长沙县陈树湘小学、雨花区长塘里三小、天心区铜铺街小学等11所城市小规模学校成为首批探索实践者。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军山表示,成立“长沙市城市小规模学校课程建设联盟”,是为了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全面分析城市小规模学校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挖掘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多渠道、多维度探寻课程品质提升的路径与策略,确保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规范实施地方课程、有效开发校本课程。


联盟,有何优势?“联”什么?又怎么“联”?

科学分析,研判问题所在。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建设教研员刘翠鸿介绍,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引领下的联盟,将通过统计数据、设计问卷、组织访谈,开展城市小规模学校课程建设的调研,分维度整理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与建议,撰写调查报告与决策咨询报告。通过科学分析,找到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之道。

互学互鉴,搭建交流平台。联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让小规模学校之间共享教育资源,共研课程课题。邵阳洞口县黄桥镇学区所属学校30人专程组团曾走进东茅街小学,听课、观摩体育大课间、学生交流、教师座谈,专题分享,沉浸式体验小小学校的学习氛围。同时,建立联盟校公众号、视频号,线上线下结合,联盟开展课程建设的理论学习与案例学习。

整合布局,完善多元课程体系。联盟校将在区域管理与指导下建立新型课程供给制度,探索教师聘用、配备、补充、跨校走教制度,专任教师任课、兼课、激励制度,课程购买制度,尝试开设家长课程、志愿者课程、银龄教师课程、名家非遗传人进校园课程,推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等。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长沙市城市小规模学校课程建设联盟的成立,旨在通过同伴互助激发学校通过科学分析、资源重组、整合布局,破解教育难点,全面焕发城市小规模学校“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活”的教育优势。

铜铺街小学精美的阅览室。

“联盟”是小规模学校为“突出重围”迈出的一小步,哪怕迈出每一步都无比艰难、如此微小,只要这样日复一日地向着美好坚持,“最小的学校,最好的教育”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国,而是触手可及的美好教育场景。

中华文化传承千年,它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相生相伴,没有绝对的“小”亦没有绝对的“大”,换一种角度看,从“小”中或许能窥见“化小为大”的亮光与生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岳霞 刘丹;摄影摄像 王珊琪;校读:李乐)

【作者:岳霞】 【编辑:彭培成】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