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强省会战略的四重逻辑

相链区块链

  徐少兵

  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长沙市“两会”在擘画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时指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省、市党代会要求,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对长沙干部群众而言,实施强省会战略,既是利好和机遇,更是责任和担当。笔者认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该战略制定与执行的理论逻辑、政策逻辑、实践逻辑和省情逻辑,更好地释放实施该战略带来的发展红利。

  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

  从理论上看,强省会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培育和打造区域发展“核心增长极”,更好地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实践要求。区域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有规律可循的过程,从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的“雁形模式”,到从沿海至内地的“梯度推进”,再到从中心至外围的“点区辐射”,走的是一条从不均衡到均衡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一个较大区域的发展,必须积极培育和着力打造区域发展“核心增长极”,推动人口、产业和创新要素向中心城市聚集,不断提高中心城市的人口首位度和经济首位度,催生回波效应、规模效应、创新效应和辐射效应,形成以中心城市为引擎,以周边区域为依托,以整个区域为腹地,充分利用区域内外资源和市场的经济协调融合发展体系。

  省会城市往往是一个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金融中心,集聚了全省的政策资源、要素资源、高端资源,是一个省的门户城市、首位城市和龙头城市,是都市圈建设、城市群一体化和区域城市体系的主导者,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省会城市具有政策资源的便利性、要素资源的集聚性、产业结构的高端性、经济形态的前沿性及公共服务的高效性等明显比较优势。如果一个省的省会城市都没有做大做强起来,城市能级不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偏弱,对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突出,其发展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源就可能源源不断地被发达地区虹吸,呈现“马太效应”,在区域竞争中会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地位。

  实施强省会战略,不仅能够促进省会城市在全国发展格局和城市体系中快速崛起,而且能够使整个省域在基础设施、资源要素、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从省会城市强大的溢出辐射效应中受益,形成“省会强则全省强”的良好态势。尤其对我国中西部省份而言,举全省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进一步强化和提升省会功能,是缩小整个省域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必然

  从政策上看,强省会战略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必然,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引领带动作用,已成为国家层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结构形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新阶段。新型城镇化不能回避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就是必须切实解决数亿进城农民工的“市民”身份及其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在沿海超大城市人口承载严重负荷、中小城市吸纳人口有限、广大农村既回不去也不想回的现实情况下,发展和壮大省会城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在新型城镇化的“蓄水池”作用,是一条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政策路径。同时,受要素成本上升、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和外部经济环境趋紧的影响,我国发展正在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而省会城市往往是区域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和创新资源的集聚地,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因如此,从国家级新区主体布局在省会城市,到支持广州、成都、武汉、西安、郑州等省会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到批准诸多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设立在省会城市,再到推动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等,在国家层面上可以看出从“梯度推进”到“点区辐射”的战略调整。

  以强省会引领带动省域竞争力提升

  从实践上看,强省会战略已成为我国省域发展的主导方向,以强省会引领和带动省域竞争力提升,实现省会与省域其他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十三五”以来,无论是东部沿海还是中西部内陆省份,纷纷制定出台政策措施,空前加大对省会城市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突出省会城市在省域发展的龙头引擎功能,强省会战略已成为新时代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和趋势。东部沿海省份,已经形成发展的先发优势,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均衡,而省会城市的人口和经济首位度普遍不高,亟需补齐“省会城市相对弱势”的区域短板,加快实施强省会战略,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在创新驱动上的科教优势、开放发展中的枢纽优势及公共服务中的高端优势等,努力构建“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双引擎驱动的区域发展格局。中西部内陆省份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省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对突出,必须强化“以点带面”和“点区辐射”的总体思路,更加突出强省会战略实施,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的发展基础、自然禀赋和高端优势,加强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储备和资源聚集,为省会城市发展空间拓展、规模效益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和引领带动作用发挥提供更为充分的要素资源保障,着力构建“强省会城市”引擎驱动的区域发展格局。实践中,实施强省会战略有两条路径,即行政推动和市场驱动。以行政手段推进强省会战略的主要方式有:突出规划引领,调整行政区划,托管周边地区,推进撤县(市)设区,筹集产业发展基金,争取设立更多国家级战略平台等。以市场方式推进强省会战略的主要方式有: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场体系,培育产业生态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条路径是并行不悖的,必须实现有机结合、科学运用,充分考虑省域区情,做出合理规划安排。

  助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

  从省情上看,实施强省会战略是我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重要战略抓手和强劲引擎。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为湖南未来发展擘画的蓝图。湖南作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的重要腹地,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更多湖南力量。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要优化“一核两副三带四区”的省域发展格局,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实施强省会战略。

  强省会战略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强力抓手和优化路径,而“三高四新”又是强省会战略的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省域发展竞争日益集中在各省的优势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综合实力、引领力和影响力的较量和比拼上。强省会战略已成为我国省域发展的主要潮流和趋势。湖南必须主动把握和自觉顺应强省会的区域发展逻辑,在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中,以省会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能级提升和影响力扩大来引领带动省域综合实力在全国的争先进位。

  从发展条件、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看,长沙已具备成长为强省会的主客观条件。作为湖南省会,长沙地处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等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立体交通便捷。在新发展阶段,长沙得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迎来了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聚焦,集聚了一批如湖南湘江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平台,长株潭都市圈建设被赋予重大国家使命,等等。近年来,长沙高端资源集聚、创新创业活跃、数字经济发达、新型消费强劲、综合实力提升,“城市活力指数”和“产业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不断靠前,资源配置力、人才集聚力和竞争话语权强势跃升,不仅是新一线城市,而且跻身特大城市之列,成为顶流“网红城市”。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四个中心”(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加快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要求全面提升省会首位度和贡献率,努力增强省会长沙的全球影响力、全国竞争力、 区域引领力、全省辐射力。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省会长沙必须最大限度地激活强省会战略的资源潜力,瞄准一流、抬高坐标、担当作为,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以省会长沙的无比精彩成就现代化新湖南更加出彩。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共长沙市委党校校部成员、副教授)

【作者:徐少兵】 【编辑:肖娟】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