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大应急”时代,长沙“最强大脑”开始运行!
城市飞速发展变化,日新月异。风险和挑战随之而来,如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考验着施政者的智慧。
应急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一座城市能否在关键时刻跑赢“与生命的赛跑”,保护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9月25日,长沙市应急指挥中心正式投入运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为中心揭牌,并现场考察调研。在全国率先建立功能完备、体系健全、机制完善的市级应急指挥中心,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开启“大应急”时代的长沙这次再当“优等生”。
长沙市应急指挥中心正式投入运行
统一指挥,刻不容缓
今年上半年,长沙以2.2%的经济增速,位居已经公布上半年成绩单的万亿GDP城市增速排行榜第一名。庞大的经济体量背后,是万千生产者。一旦发生事故,各种损失将加大,风险的耦合程度更强。安全生产必须万无一失,否则将“一失万无”。
过去,一旦发生事故或突发事件,常常形成“多头指挥”,不同部门之间信息难以互联互通,甚至还有怕追责导致的信息不透明现象。各相关单位之间值班制度不同,指挥体系不同,统一指挥调度,存在客观难度。如此一来,一旦大事件“突击考试”,交出满分答卷,难。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大应急”时代,仅依靠过往的指挥调度系统和临时性的跨部门联动机制,远远不够。组建长沙市应急指挥中心,加强、优化、统筹城市应急能力,构建统一指挥、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城市应急体系,刻不容缓。
5月22日,胡衡华在全市网信工作会议上指示,长沙要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展示新作为。要统筹建设全市应急指挥中心,加快建立全市一体化应急指挥系统,建立上下对接、横向交互、统一联动的快速反应体系,实现第一时间监测预警、线上线下同步处置。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正式提上日程。
多方发力,共铸“重器”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长沙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长沙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作,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
市应急管理局牵头负责指挥中心建设和日常运行的管理工作,制定运行机制和相关制度;市机关事务局负责指挥中心的办公用房调剂、部分改建装修和后勤保障工作;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负责指挥中心的软件开发、视频融合通信、数据支撑、平台建设、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以及涉及到视频数据部分的施工改建装修。
在指挥大厅,胡衡华听取相关情况介绍,并观看系统演示
“一群程序设计员,通过两个月的密集劳动,所构建的智慧程序将代替传统方法,实施对一个1000万人口的智慧管理。”市应急管理局局长胡春山这样描述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过程——自主研发、科学实用,多方发力,共铸“重器”。市应急指挥中心所有硬件、软件系统,由市数据资源局实施集中运维管理,确保数据安全、系统高效运行,同时减少部门分散、重复浪费,降低行政成本。
最强“大脑”,护航安全
9月8日,市应急指挥中心正式开展联合值班,指挥大厅等一系列硬、软件初步投入运行,“信息接收处置平台”功能初步运行,“突发事件指挥平台”和“视频会议平台”功能初步具备。
在500平方米的市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大厅内,各类设施一应俱全,能够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最强大脑”将从这里发出指令,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目前,市应急指挥中心已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由市委总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市委网信办、市应急局、市人防办、市数据资源局“5+1+N模式”组建联合值班室并运行。
全市突发事件应对“信息接收一张桌、资源调度一个号、应急处置一个调、应急会商一个厅”的格局初步形成。
市应急指挥中心联合值班室
同时,在市应急指挥中心,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能够“看得见”——市水利、交警、交通、国土等10余个部门监控视频接入指挥大厅,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应急管理局联通无人机救援队等前端指挥部升空的无人机也能实时传送现场全景视频。除了“能看”,系统能够对各类救援队伍分布、应急物资分布、各类专家库进行数据分析,实现“能查”和“能用”,为决策提供服务。
“大应急”,首先是信息反馈的统一,才会有指挥调度的统一。长沙从值班整合开始,抓应急信息整合、应急指挥整合、应急资源整合,减少信息重复或滞后,减少政令不畅或多头,减少资源浪费与分散,真正构建“大应急”模式。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