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新年如何“锦上添花” 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静 匡春林 钱娟)黄墙黑瓦、青砖铺地、树掩凉亭、鲜花盛开……在岳麓山下的莲花镇,曾经星星点点的“空心房”华丽变身为一处处新美景。村民生活条件好了,村里环境优美了,特色民宿也随之发展起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村民物质和精神的双提升。在新的一年,乡村振兴工作如何“锦上添花”?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为全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
报告点击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完成“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发展“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做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农林产品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营销数字化,大力推行“身份证”管理,提升“湘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农业装备产业升级。
完善科技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农村创新创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推动工商资本和人才下乡。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多层次普惠性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壮大集体经济,努力消除“空白村”。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抓好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平安乡村。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空心房”治理。开展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
代表委员声音
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宣桔仁(省人大代表、浏阳市高坪镇村民):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这些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热词,让一直坚守在农村创业舞台上的我们倍感振奋,充满期待。
乡村振兴,需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乡村,更要通过配套政策将高技能人才、农村骨干人员留在农村;要吸引更多“老乡回故乡”,发挥“乡贤”“新农村能人”“领头雁”等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效应,通过举办实体企业等吸引社会资本回流到农村,带领村民共走集体富裕路;要加大“一村一品”农业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力度,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乡村振兴,更需要“智慧农业”来助力。可通过大规模机械化耕种,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肥、播种等,加大农村田地的流转力度,挖掘农村田地的更大潜力和活力。
乡村振兴,需要整洁的乡村环境,需要乡村旅游和民俗产业的相辅相成,更需要从根源上提升所有人的现代农业意识,从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角度,和社会同频共振,深入推动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呼唤专业化农村人才
舒兴华(省政协委员、芷江兴梦冰糖橙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现代化农业包括产业规模化、设备智能化、作业机械化、销售数字化等方面,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人才,尤其是专业化的农村人才。
但目前的情况是,大量人才从农村向城市集聚,农村人才结构很不合理。单从学历来看,农村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寥寥无几、中专技能人才匮乏,以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居多,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发展。其实乡村振兴发展不需要太多“高精尖”人才,很多在城市里打拼的人才一旦回到乡村,便可以成为“领头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作为。所以建议年轻人扭转“城市一定比农村发展前景好”的传统观念,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爱好,选择一片合适自己的创业热土。
同时,建议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引导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人才扎根农村。大力发展农业教育,通过招收公费农科生政策、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开展校企合作培养等方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专业培训促进乡村职业农民转型,打通农民职业上升通道,培育新型农民。
基层连线
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刘良洪(浏阳市大瑶镇杨花村党总支书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更坚定了我们做好村里工作的信心、决心。过去一年,我们杨花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领航,教育强村,文化兴村”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农村“五治”工作,大力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5.1万元,同比增长21%,村集体的“家底”更实了,“面子”更靓了。
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内涵发展、协调发展,集中力量抓产业转型,重点发展“望乡里”农副土特产品、夏布生产研发、建筑等产业。在发展新型产业的过程中,彰显村级组织的担当作为,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教育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基础作用,树牢“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党建”的理念,以人为中心,多措并举促进村民素质整体提升。通过“杨花书院”的建设运行,打造“书香杨花”“人文杨花”,充分发挥“新乡贤”的示范作用,带动文化交流,助推人气聚集,促进乡村振兴。
长沙实践
初步形成现代农业“一县一特”产业格局
2019年,长沙初步形成现代农业“一县一特”产业格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8万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增至10家,新增“三品一标”99个,农产品加工业总销售收入突破2500亿元。六大特色农业产业链加快建设,“一县一特”品牌效应明显增强。
紧盯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农村旱厕全面清零,建成农民集中居住示范点10个;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清零;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村振兴20个示范镇、200个示范村创建扎实推进。
2020年,长沙将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农村“五治”,行政村垃圾分类减量覆盖率100%;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全面清除“一户多宅”“空心房”。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质改造农村饮水单村工程30个。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一县一特”,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蔬菜、花猪、小龙虾、绿茶、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产业在生产基地、产业链发展等方面较快增长。支持7个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发展。
大力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重大项目300个以上。提高“薄弱村”认定标准,消除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100个。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