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备足“精神食粮”浏阳官渡走出特色非遗保护之路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5日讯(通讯员 张玲 徐旻)浏阳河畔一小镇,这是我可爱的故乡;田螺姑娘的美丽传说,就源这个地方;勤劳善良是这里人民奉献的本色;英勇顽强蕴育出新中国一代开国良将……

“应朋友之邀,我写了一首歌词,标题为《嗍螺的家乡》。我的老家在官渡镇,是浏阳著名的‘嗍螺之乡’,希望能为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尽一份力。”浏阳官渡镇竹山村村民彭伯坚介绍到。

近年来,浏阳官渡镇秉持“挖掘、传承、利用”的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走出了一条特色非遗保护开发之路,并借助非遗惠民东风,为乡村振兴备足“精神食粮”。

技艺传承,产业萌发生机。官渡以“官渡嗍螺”为切入点,连续举办了10届嗍螺文化节,还建立了嗍螺美食街、嗍螺佐料种植地、嗍螺体验基地等,构建了一条完整的官渡嗍螺产业链。这道美食,有味道、有韵味,为产业赋能,让官渡群众有了致富的路径,又悄然让非遗传承有了更大的内涵。

客家山歌是官渡入选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浏阳市级客家山歌传承人张运舟、廖能虹将客家山歌带进校园,领着孩子们感受其魅力。浏阳四中的学生谢瑶就成了新“徒弟”,她还曾代表官渡镇参加浏阳市中秋文艺晚会,在浏阳河上唱响了客家山歌。

“现在全镇共发展了300多名非遗传承人、文化志愿者,培育出了龙舟队、客家山歌队、剪纸皮影队等40余支民间文艺团队。”官渡镇文化站站长孔昭谷介绍到。

今年,官渡镇入选了全市第一批示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乡镇(街道),官渡镇将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创新力度,致力于打造浏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中心。


【作者:张玲 徐旻】 【编辑:颜开云】
关键词:浏阳 官渡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