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特别报道②丨大成桥镇鹊山村:土地合作经营让荒地变“聚宝盆”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以党建为“引擎”,积极探索,科学规划,多措并举增强村级“造血”功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去薄脱空”初见成效。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246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达到4027.02 万元,其中5-10万元(包括5 万元)的99 个村,10-15万元(包括15万元)的71 个村,15-30 万元(包括15 万元)的49 个村,30-50 万元(包括30 万元)的10 个村,50-100 万元(包括50 万元)的7 个村。

  同时,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以大成桥镇鹊山村“土地合作型”、菁华铺乡陈家桥村“资源开发型”、喻家坳乡湖溪塘村“产业服务型”、金洲镇同兴村“物业经营型”、夏铎铺镇天马新村“乡村旅游型”五种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陈家桥村楠竹山美丽屋场。

  10月30日,记者沿着大成桥镇鹊山村的村级道路一路前行,两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精致的洋房、古朴的老屋、金黄的稻田和各种农业产业园。一阵风吹过,稻穗在风中翩翩起舞,空气中夹杂着泥土和青草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

  2014年以来,鹊山村在村党总支书记陈剑的带领下,积极探索整村推进土地合作经营,走出了一条土地合作经营引领乡村振兴之路。2018 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2014年的负债213万元到盈余45万元,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万元增加到2.6万元,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农民收入有效提升,展现了农村土地合作经营的强大生机和活力。

  村民土地入股合作社生活越来越“靓”

  收获时节,天气晴好,该村金家山组村民谢友仁家正在收晚稻,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一派丰收景象。谢友仁今年70 岁,家里8 口人,种植了5.8 亩水稻。他粗略地算了一笔账:“现在一年在家种几亩田,加上土地合作经营的分红1000 多元,我一年有2万多元收入。”他告诉记者,如今,全村土地基本进行了流转,交通、水利设施有了明显改变,可以进行机械化作业,曾经“有田无人种”,现在抢着种。

  近年来,该村在探索土地合作经营的过程中,对入股的村民采取“保底分红+二次分红”方式,保底分红每年一次,“二次分红”以土地租赁的溢价和股份分红,三年一次。2017年,鹊山村土地租赁价格由300 元上涨到650 元,溢价和入股分红部分全部发放到村民手中,真正实现农民变股民、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

  村民谢正清告诉记者,土地入股后,不仅收入翻番,而且村民小组长还把分红的钱送到家里来,“坐在家里就有钱收,居住环境好,衣食无忧,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

  盘活闲置资产村集体“钱袋子”鼓起来

  “这是村上一直闲置的烤烟房,2017年引进湖南金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村合作社投资68 万元,每年保底分红5%加上房屋土地租金,至少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该村村干部张伟一边向记者介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一边引领记者来到湖南金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养殖黑水虻的育种基地。正在忙碌中的基地负责人蔡宁放下手中的活,向记者娓娓道来:“黑水虻主要吃禽畜粪便、食品边角料和餐厨垃圾等,它消化完之后生产有机肥,从而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又减少了垃圾出村。黑水虻幼虫烘干后就是高蛋白质饲料,环保又增收。”

  据了解,该基地占地15 亩,投资300 多万元,可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15人,年产量300 多吨,虫干主要销往广东等沿海地区。蔡宁自豪地说:“我这个是环保产业,能变废为宝,发展潜力很大,也是鹊山村农业产业的一大特色。”

  近几年来,除了盘活村集体原有的烤烟房,该村还盘活了原耐火厂、学校和叶腊石厂等集体闲置资产,引进新的市场经营主体,村集体以资产入股或收取租金的形式,获得了固定可预期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2019 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将达100 多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后,该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新建了1所“鹊山医院”、1所留守儿童学校和3 个群众文化健身广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村级主干道全部硬化、绿化、亮化,水泥路入户率达99%,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生活越来越“靓”。

蔡宁向记者展示黑水虻幼虫虫干。本报记者 刘畅 摄


【作者:刘畅】 【编辑:谌程】
关键词:大成桥镇鹊山村 土地合作经营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