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们的新生活”征文 | 奔波的幸福

相链区块链

   文 | 陈玲

  节日时光总是溜得特别快。犹记今年的黄金周假期,我们又幸福地开车回到了长沙的家。

  进屋归置好行李,我和爱人便忙乎开来。家具蒙上了一层灰,清晰可见,我赶紧擦拭去;阳台上的兰花蔫了、绿萝黄了,爱人立马拿起了浇花神器。

  回城高速上有些堵车,原本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开了五小时。打小晕车的女儿有些疲惫。女儿说,过节还蛮辛苦的。

  女儿的话着实不假。

  每年的节假日我们都是在奔波中度过的。“篡改”一句时下流行的话语:逢年过节,不是在父母家,就是在去父母家的路上。

  我的娘家位于湘中,婆家位于湘北。说来也巧,以长沙小家为顶点,串联两个家的轨迹正好是等腰三角形,单边高速通行费都是百元上下,相差无几。

  在这个三角形的旅程中,我们一次一次地刷新,一年一年地刷新。短假,娘家婆家轮着来;国庆、春节、年休假,先婆家住三四天,再娘家住个两三天。一路下来,时光匆匆飞过。

  这样的奔波,我们是忙碌的、辛苦的,更是幸福的、快乐的。

  公婆的家在洞庭湖区,到处一马平川,成片的菜地、荷塘、果园“炫耀”着这里土地的富庶,花开了是风景,花谢了还是风景。

  回到家,公公都会领着我们去参观他的鸡舍、有机菜地。“爸养鸡种菜真是高手啊!这方圆十里,你要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爱人一边参观一边称赞,把一旁的公公乐开了花。

  饭后陪聊是回乡的常态。一家人围坐在四方桌边,听公婆讲乡里乡亲的趣事和年轻时吃过的苦;爱人和我呢,谈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常常一坐、一聊就是三四个小时。虽然许多话题,对于未在这里生活过的我和女儿来说有些疏离,可不经意间被团圆和快乐的氛围感染,已然习惯。

  节日改变了日常的起居模式。平时午觉雷打不动、每晚准点收看电视剧的公婆,忘记了午休、电视,坐在儿孙中间说呀、笑呀,一整天精神抖擞;喜欢热闹的爱人,谢绝发小同窗的饭约,成天陪在父母身边,迸发的笑声能飞出几里外。

  是的,回乡的意义和快乐有很多种,这是其中的一种。

  回到母亲家,又是另一番情景。自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住。考虑到腿脚不灵便,兄妹们给母亲换了套九十平方米的电梯房。“真是享神仙福啊!”这是母亲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她把这份幸福的表达,毫无保留地展露在她的厨艺上。

  儿子喜欢玉米馒头,女婿喜欢五花腊肉,儿媳妇喜欢盐菜烤饼,孙子喜欢糖醋排骨,母亲都会在儿孙们回家前后忙乎着。我嗔怪她太勤快。母亲说,我能动,能做点大家喜欢吃的,说明还有用,还没有老年痴呆。哥哥赶忙对我使眼色,又抱着母亲的双肩说:您是一级大厨,可以退居二线了。此后,假日的厨房里,大姐洗菜,二姐切菜,我掌勺,一旁坐镇指挥的是被笑容撑开皱纹的母亲。

  光阴似水。在年复一年的奔波中,我和爱人已至中年,女儿也从一名学生变成了讲台上的老师。今年春节回程,女儿说,以前不太喜欢这样的奔波,这几天好像顿悟了。正月初三晚上,她一个人呆在电梯房陪外婆,当外婆去房里睡觉后,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包裹了她。这是她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即便一个人呆在长沙,房子大了好几十个平方米。女儿说,以后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和我们一起跑。

  一瞬间,孩子长大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也许,对于二十出头的女儿而言,这话很难完全理解,而对于知天命的我们来说感悟已深,只是年少不知其中味,读懂已是中年人。

  有位交往多年的兄长,不止一次地感慨,好羡慕你们过节忙,有家可回,我们只能呆在城里的“格子”里,无处可去。

  父母健在,有孝可尽,的确是人生值得庆幸的事。嘘寒问暖是孝,锦衣玉食是孝,倾心陪伴也是孝。

  来一场与时间的奔跑吧,让我们继续奔波在洒满幸福的回家路上。愿这样美好的时光长一点、再长一点。


【作者:陈玲】 【编辑:张辉东】
关键词:奔波的幸福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