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文家市的前奏
梁瑞郴
历史总是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前行。
30年前,我第一次踏进里仁学校的大门,惊愕这座位于浏阳文家市的普通学校,竟见证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漂杵。血的事实面前,党中央在武汉紧急召开政治局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秋收起义是“八七会议”之后最伟大的实践。毛泽东审时度势,放弃攻打长沙的冒险行动,扭头东进,将一支仅有1500人的队伍,带向罗霄山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这是一支暗夜中手持星星之火的队伍。正是这一点点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焚烧蒋家王朝,把中国照亮为赤旗的世界。
在里仁学校,我们把目光投向操场,这里有一场最精彩的演讲!我们很难想象,面对这样一群暴动受挫、情绪低落的士兵,毛泽东怎样以扭转乾坤之舌,去收拢人心、振奋士气。这肯定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最艰难、最伟大的演说。此后的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革命的摇篮……一系列的组合拳,是不是历史的偶然?我和朋友们在文家市时,就有过许多讨论。我认为,真正的毛泽东思想创建,这是开始。
审视历史,一种学说、理论、思想的提出,风云际会的社会背景是其生发的土壤。1927年,铁与血的交织,给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最深刻的一课,屠刀给年轻的共产党人以血的教训。于是有了“八七会议”。有了武装夺取政权等一系列正确的观点。由此我们可以想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如果没有损失惨重的湘江之战,没有5万多红军将士生命之殇,就不可能形成全军上下对以李德为首的三人团错误路线的认识。这又是一次党的历史上最正确的选择,将毛泽东推上了伟大斗争的高点。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遵义会议正确的选择,马上显现其巨大的成果: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用兵如神的毛泽东不负重望,将红军引向了光明大道。
毛泽东是天降大任的人物,浏阳文家市的转兵,他挥鞭东进的决策,堪称其人生最辉煌的一笔。中国革命的道路,由此踏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如果说历史是最壮阔的曲谱,毛泽东自然是一位伟大的词曲家,浏阳文家市秋收暴动转兵,无疑是他的神来之笔。
我们向历史的深处走去,一段美妙的乐曲撞进了我们耳鼓。它铿锵有力,激扬飞越,为秋收暴动总曲谱定下基调,这是一个曲谱的前奏。当我们的视线再次回到浏阳文家市时,回望这支队伍的来路,就清楚地知道,队伍东进罗霄山脉,向敌人统治薄弱的井冈山挺进时,其实在文家市之前,就有了周密布署,绝非仓促之笔。
沈家大屋,一个在中共党史上有些陌生的名字走进了我的视野。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我来到了沈家大屋。沈家大屋位于长沙开福区潘家坪。这是我熟悉的地方。老长沙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这里早就归于沉寂,历史的风云在它的上空飘过,早早散去。现在唯一所见的是2006年长沙市委市政府立的一块碑,上书“沈家大屋故址”。开福区有一批有识之士,他们在蛛丝马迹之间,钩沉披沥,精心勘验,终于将沈家大屋会议全貌勾勒出来。
这里曾经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
当我们重回1927年,向死而生,最能说明那时共产党的生存环境。在历史的淬火中,共产党更坚强、清醒、纯洁。“八七会议”之后,中央派毛泽东同志以特派员身份,回湖南改组了省委,并成立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同志任前委书记。9月16日改组了湖南省委,9月18日会议,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布署了秋收暴动的具体工作。会议也有激烈的争论。会议最终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冒险军事行动,决定部队在浏阳文家市汇合后,到罗霄山脉去寻求根据地的发展。沈家大屋的会议,俨然将秋收暴动的路线图、行动图绘就,说它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贴切准确!
沈家大屋时处长沙郊外,僻静而安全,故毛泽东在几经遴选之后,将会议选择此地。因会议研究是起事之策,故密而不宣。而浏阳的文家市则是暴动之后的公开举旗,在党的历史中,格外醒目。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没有沈家大屋的密策,就没有文家市的起事。
我立于沈家大屋的故址,抚今追昔,感受到历史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仿佛听到前驱的声音。秋收暴动的影响力极为深远。中国革命从1927到1949仅仅只是22年。散布在中国大地上星星点点的根据地,以包围之势,上演武装夺取城市的精彩大戏。而沈家大屋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找到这样一条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这一前奏,唱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序曲。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