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石牛寨小记

  ■风絮

  车子行走在乡野间,总是会习惯性地打开车窗的玻璃,让乡间特有的空气溢满车内。路边一丛野菊进入视野,立马将车泊在一边,朋友下去采了几束,车内立即就有了野菊花的香味。这里是浏阳北部连云山脚下的石牛寨,远处的柿子树光秃秃的,满树的柿子缀在枝丫间,像一盏盏小灯笼摇曳在这初冬浓淡相宜的山水间。更迭的四季只有在乡野里才最为明显,我看着这里的村庄、田野及不远处的一群羊,田园是很多人的梦想,许多人都暗怀避世的梦想,这里应该是可以暂时放逐自己的一个地方。

  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比以往迟。南方的冬天,有煦暖的炊烟,有深秋过渡到冬天特有的景致,尤其是午后,坐在冬阳下打个盹,有一种重回童年的欢愉。

  拾级而上,两边挂了几面大鼓,敲击鼓面,鼓声浩荡在山间且有回声,阳光穿过树丛斑驳地投射下来,照见流动的光阴和尘埃,光阴在流走,尘埃在飞扬,同行的摄影师举起相机咔嚓按下几张,留住了这瞬间的时光之逝。

  大山名川大多经过了后期的加工,人工痕迹太重,很难见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恰恰石牛寨完整保存了一些原始的景点:八仙洞、蒸谷甑、真人洞等,目光所及可见怪石嶙峋,大自然赋予这座山灵性,有的形成天然的风化的洞穴,有的形成非常逼真的造型。传说古代连云山内繁衍生息着许多狮子,文殊菩萨在此选了三头雄狮当坐骑,其中两头刚成年,而另一头则是已有伴侣的中年雄狮,文殊菩萨交代,往西行时只能勇往直前,不得踟蹰,不得回头,否则就留在凡间作石,永不录用,于是两头年轻雄狮径直西去,中年雄狮刚刚从石牛寨迈步,忽然听到自己伴侣的一声哀嚎,中年雄狮猛然回首张望,瞬间化为石头,就此留在了此地。“回首雄狮”于是雄踞在这座山的山头,守护这一片山水。

  石牛寨为长沙第一险峰,走在山间的路上往下望,腿脚禁不住发抖。山间有明代古栈道遗址,明朝洪武年间,官方派兵血洗浏阳,浏阳四十八寨,仅石牛寨久攻不下,守寨义军将领吴连珠、周石牛带领将士力战明军,依山寨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优势,将山民们都藏于山洞中,在陡峭光滑的石壁上凿出石阶,联通各处山洞,蹲守此山与明军对抗了三个月,保护了山民的性命。

  鸟瞰这座山,如一头牛,头朝南,尾朝北,石牛寨因此而得名。站在半山腰放眼望,屋舍俨然,阡陌交通,时值周末,隐约看得见收割完的田地里在奔跑着的孩子,几缕炊烟在黑瓦上的烟囱升起,那是儿时的炊烟,里面带着乡愁和无限的对光阴的眷恋。记忆在炊烟里停留,耳际的山风掠过,鸟群在头顶飞来飞去,不时有几个游人从身边经过,步履缓慢,都是在用心感受这座山所给予的魅力,同行的友人此时都沉默,岩壁上长满了各种苔藓,有的并不是那种传统的绿色的,更多的是那种星星点点的霉斑样的,据说这个品种的苔藓目前还只在这里看到过,我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然后用全景模式拍了山下的村庄,好的景致是不需要后期修饰的。

  这里我曾来过多次,只不过爬到半山腰就折回,这次来,穿越了整座山,尽管到达山顶时已气喘吁吁,但当一行人在山顶的一块刻有“石牛寨”的石碑前坐下来时,顿感身心舒畅,尽管风带着明显的寒意,当看到山上的草木依然勃勃生机的时候,一切都释然了。天空湛蓝、空旷而高远,偶尔有一架飞机飞过,蓝天上出现几道白色痕迹,瞬间便被修复。我干脆脱掉鞋子走在山间的路上,直接感受这座山的脉动,这边山头清晰地传来喊山的声音,声音在对面的山头落下,山谷回应。喊山的人可能积郁太久?或者他本来就属兴之所至?在这里一切都顺应自然吧,不论花开花谢,均在这里循环流转,阳光、雨水、土壤、夜色、火,都饱满又安静地驻扎在这里,润泽这方水土。

  要下山了,同行的大都坐缆车,我跟另外一个友人直接走路下山,在山脚下,又禁不住回望四野,赶羊人正赶着羊群回羊圈,暮色即将袭来,灯火即将在每家每户亮起。

【作者:风絮】 【编辑:黄能】
关键词:石牛寨 冬天
>>我要举报
  • 1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