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又具当代性 桃梅竹石入画来——记青年画家李海华

黄泽亮


  当代艺术已进入多元共存的时代,伴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写实油画与数码图片的相似度越来越大,古典写实油画发展至今将何去何从,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一批中青年画家正致力于这样一项持久性研究工作,譬如八零画派成员、湖南当代油画院画家、湖南青年画院画家李海华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多年探索研究,李海华的油画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艺术语言。他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写实技巧相结合,创作出了一批既有写实性又有当代性的优秀作品,并在各级展览中屡屡获奖。尤其是近年来,他以桃、梅、竹、石等传统文化意象入画,致力于用极致的油画写实手法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言,受到广泛关注。

《梅花与怪石之二》 60cm×60cm 布面油画

  坚持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

  李海华是75后,出生在湖南湘乡。他说,小时候看到别人家挂的字画,非常喜欢,希望自己也能画得那样好,于是经常照着美术书上的作品乱涂乱画。初中毕业时,他通过了美术特长生考试,进入湘乡师范学校。1997年中师毕业时,他的水彩画《对话》、油画《童年》在省里获得了一等奖。中师毕业后,他到乡村任教,他把所有工资和时间都花在了买材料和画画上。李海华进行了各种创作尝试,都没有找到感觉,直到他开始用写实手法来创作,并坚持了下来。

  写实油画很耗时很辛苦,李海华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只好辞去了工作。2009年,他来到长沙发展。随着文化积淀、艺术修养的不断提升,李海华开始突破固有的油画思维,转而关注东方美学艺术思想体系。2015年开始,他以石、竹、梅、桃等题材,以自己的方式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言,创作出现了新的发展。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每个画家都得为自己的表达寻找载体。李海华选取的是太湖石、竹子、梅花、桃花以及发黄的古籍等东方传统文化符号,并赋予它们新的时代气息。

  李海华是一位美石收藏爱好者,尤其钟情太湖石摆件。他认为,承物修心,可以在赏石画石中获得审美愉悦与人生感悟。太湖石,又名窟窿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充分体现了“皱、漏、瘦、透”之美。李海华画中的太湖石经过了他的主观处理,强化了孔洞形态,再选取一枝桃花、梅花,几片竹叶或一截枯枝,以折枝花卉的形式与石搭配出现,深灰色的石头、暗色的背景,衬托出花卉的明亮色彩,娇艳欲滴的花卉散发出悠长的生命韵味。画面元素简练、明确,有限中见无限。

  李海华素有梅花情结,家中阳台有不少梅花盆栽。中国画中梅花题材常见,并有一整套主观的程式化笔法。在《暗香凌寒》系列中,李海华将太湖石、梅花结合在油画中,用超写实的手法将梅花这一中国文化符号表现出新的面貌。太湖石与桃花搭配的《灼灼其华》系列则雅俗共享。另外,如《怪石凌寒》系列、《凌寒山水》系列等,都可窥见画家的学养与才华,感受到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坚守内心画出自己的追求

  “自己从事绘画,是喜欢做这个事,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一个艺术家的内心深处,艺术追求永远排在第一位。”眼下,李海华的油画市场行情越来越好,但他说:“一个画家假如看重金钱和利益,就会去画一些迎合市场喜好的东西,就会有艺术商业化、市场化带来的速成制作。我画画产量不高,要求每张作品精益求精。虽然我生活条件一般,但内心是富有的,我画的东西,必须要表达我的思想、我的追求。”

  李海华敬仰八大山人,他说,最让他感动的是八大山人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的那种性情与精神坚守。这也是他为什么要以八大山人画中的怪石为载体来创新自己油画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海华每天依然平静地画画,一如既往,没有人来人往的交际应酬,没有表面的激情、疯玩。性格温和的李海华,把他的“狠劲儿”藏在作品里,从早到晚天天画画,年复一年,乐在其中。

【作者:黄泽亮】 【编辑:黄能】
关键词:油画 写实 传统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