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秋招季,长沙高校“职”引未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
进入“金九银十”秋招季,长沙各高校密集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校秋季招聘活动,助力2025届毕业生和岗位“双向奔赴”。国庆长假期间,尽管线下校招暂停,但线上招聘一直在进行。记者登录长沙多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云就业平台等,密集的招聘信息都在持续更新。
秋季校招规模、人气创新高
就在国庆假期前的9月最后一个周末,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两所长沙高校不约而同举行了今年首场秋季校园招聘会,规模人气均创新高。
9月29日下午,中南大学2025届秋季首场大型双选会在新校区体育场举行,820余家单位走进中南现场揽才,带来有色金属、信息通讯、新能源、新材料、智慧交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多个重点领域近6万就业岗位,覆盖理、工、医、文等多个学科,是近年来该校校园招聘双选会规模最大的一次。
就在此前一天的9月28日,湖南大学2025届秋季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也如约举行,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情况、就业诉求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共邀请了包括中国电子科技、中国振华、中国建筑、中国能源建设、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车、京东方、科大讯飞、比亚迪等在内的400余家用人单位,带来13000余个就业岗位,涉及国防军工、高科技及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金融证券、教育医疗、土木建筑等多个行业、领域。
手拿简历,共赴一场未来与梦想的约定……尽管“秋老虎”发威,但秋季校招仍吸引了大批大学生参加,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招聘活动,在来之前有做一些准备,并且有针对性地筛选了一些与我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岗位。”中南大学物理学院硕士应届毕业生李同学向记者坦言,“有点紧张”,但通过和企业代表的交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用人单位更看中专业和综合能力
为了吸引毕业生来企业工作,用人单位拿出不少诚意。在湖南大学2025届秋季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现场,记者看到大部分用人单位都将企业实力、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信息,放在展位最显眼的位置。比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某研究所,就将“优秀硕士应届生一次性安家费10~15万元,博士一次性安家费30~40万元”等优厚的薪酬福利待遇写在显眼位置。在该企业展位旁边,另一家用人单位甚至将手写的“广州央企”大字临时贴在了最显眼处。“一上午收到了70多份简历,有不少和我们招聘的匹配度挺高,湖大学生整体质量很不错。”现场负责招聘的田先生说。
“博士生起薪20~50万元,研究生起薪12~20万元,本科生起薪8~12万元。”中南大学校友企业中国恩菲已连续多年参与该校校招,面向矿山工程类、冶金工程类、信息科学类、建筑工程类、能环化工类等专业揽才。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走了一圈,发现各单位对科研技术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今年我们的招聘岗位,有70%以上需要研究生学历,比去年有所提高。”中机国际现场招聘人员胡先生向记者坦言,除了学历要求提高外,应聘毕业生的沟通表达能力、逻辑能力以及个人职业规划能力等,都是他们考量的方面。
长沙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选择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毕业生们最看中哪些呢?城市、薪酬和专业匹配是记者和他们聊天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我的目标很明确,希望能够留在长沙。”湖南大学土木专业的丁同学告诉记者,自己本硕都是在长沙读的,也希望能够留在这所熟悉的城市。“房价不高”是不少毕业生选择长沙的重要原因。
在两场高校校招现场,工作地点里有长沙的企业格外受追捧。比如比亚迪公司,在湖南大学校招现场成为最显眼的“人气王”。临近中午活动结束,展位前仍然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提交简历和咨询的毕业生。“我之前就在比亚迪有过实习经历,这次也希望能够留在长沙,一是看中新能源车发展前景,二是深刻感受到长沙对年轻人的友好。”该校硕士应届毕业生余同学说,他已经在线上递交了简历,今天过来希望能通过面对面交流加深用人单位对自己的了解。
薪酬方面,虽然是越高越好,但不少学生还是表现出理性的判断。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周同学就表示,会根据所在城市去衡量薪酬标准:“如果是三四线城市,虽然薪酬从数字上看起来不多,但因为生活成本低,所以也是能够接受的。”
多措并举“职”引未来
除了招聘会、双选会,长沙各高校还紧锣密鼓地组织企业进校开展宣讲活动,通过搭建平台,让企业和学生能早早锁定意向人才和理想岗位。
湖南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通过线上线下开展“逐梦计划”系列招聘活动。该计划涵盖中央部委及央属事业单位、政法机关、人才引进、选调生、国防、军工、科研、金融、土建等国家重大行业重大项目人才需求对接,鼓励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自9月2日启动2025届校园招聘工作以来,9月份湖南大学已邀约700余家重点单位来校召开专场及组团招聘会,累计提供岗位30000余个。
中南大学自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以来,已举办500余场专场宣讲会,线下线上齐发力,紧抓秋招黄金期,高效部署“宏志助航”计划、“职在必得”简历大赛等就业素养培训举措;各二级学院启动并深化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与平台优势,多措并举促进就业供需精准对接。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