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卓越校”背后的成长路径

国家级职教名师李铁光(左二)、杨明辉和学生在一起。长沙晚报通讯员 章平 摄

  【编者按】

  首批湖南省卓越职业学校建设单位,长沙仅有两所,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是其中之一。

  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近几年的省技能赛,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总分蝉联第一;老师也不含糊,在近两年全国职业院校各类教学大赛中,获7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成绩名列全省前茅;2015年学校学生人均自主学习时间为656小时。

  这些数据,也许能揭秘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的“卓越校”是怎么炼成的:良好的育人体系,扎实的管理模式,德技双馨的名师大师,和激励学生自我成长的学习氛围。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6日讯 (记者 岳霞 通讯员 彭俊)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也许当初家长或多或少都有点失落,不过上周参加完长沙高新工程学校的2016年家长会后,家长们却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这么优秀”,孩子在校园里找到了自信,家长在孩子身上找回了自豪。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从籍籍无名的中职到如今成为省卓越校的过程,就是帮助一批批孩子找回自信,把一个个懵懂沮丧的孩子打造成昂首挺胸走出校门成为了大国工匠的过程,也是高新工程人努力付出,让教育科研、校企合作等都能成为省内同类职校标杆的过程。

  用名师负责制 推动教师团队整体发展

  先有名师才有名校。学校为加强专业建设,使专业办出特色,借鉴高校的系部管理,改变专业管理模式,全面实行专业组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名师率先垂范作用。由国家级名师、省优秀双师型教师挂帅,担任专业组负责人,对专业组进行全面管理,实现内行管理。

  学校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是 “教师争名师”。在长沙市连续两届中职教师专业技能比武中,该校教师分别夺得11个、16个一等奖,团体总分均列全市第一。在近两年全国职业院校各类教学大赛中,获7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成绩名列全省前茅。教育科研上,学校教师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9个。 2014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管理团队很拼:副校长马燚孩子年幼,经常带孩子到学校加班,孩子就趴在办公桌上睡觉;副校长余晖光的母亲重病治疗期间,因要组织大型家长会等学校工作,只能要家人多陪侍,自己奋战在工作一线,忠孝难两全。

  大师名师也很拼:电子专业名师杨明辉,生病住院期间,瞒着医生,偷偷从医院跑回学校指导参加国赛的学生;还有父亲病重期间,坚守岗位的李月虹、方细飞、李铁光等老师,为了孩子们的梦想,他们做了“不够孝顺的儿子”。

  卓越学校必有卓越之师,他们有高尚的师德,有精湛的技艺,有锐意进取的精神,还有甘于奉献、和谐互助的氛围。正是有这样的团队,学校快速提升着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在2015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入围“首批湖南省卓越职业学校建设单位”。

  以赛促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学生自主学习风气浓厚

  怎样才能培养让家长由失望到骄傲的孩子?长沙高新工程学校有自己的育人路径,这条路径,学生的主动、创造、竞争的意识被激发出来,改变了以往“在课堂上睡觉,在实习中当逃兵”的情况。据统计,2015年学校学生人均自主学习时间为656小时。

  “普高有高考,职校有大赛”,“技能大赛”是国家遵循行业标准,检验职校技能教学水平的“试金石”。学校建立了常态化的市、省、国家三级技能大赛制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大赛辅导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全面提高师生技能水平。实训周、实训月、技能抽查、技能节等多项活动的开展,形成全校大练技能的热潮。在教学中全面实施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学习项目既为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又体现了岗位技能要求,融入了职业标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校长罗伟光表示,由于大部分竞赛项目都要求解决一些较为完整的、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强的实际问题,因此,技能竞赛成为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懂得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还锻炼了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能力。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夺得2块银牌7块铜牌,是全市、全省成绩最好的中职学校;省赛获得7个一等奖(长沙市代表团共获20个),为同类学校最佳成绩;市赛获得2个团体一等奖(全市仅9个),15人获单项一等奖,总成绩居长沙中职学校之首。

  学校设立“雏创空间” 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成大器

  “从2010年开始,学校就开设了创业课程,建立起创业教育体系。”学校校长助理李铁光介绍说,“学生们很喜欢这门课程,他们在创业实践当中寻找到了‘当老板’的乐趣,也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

  2014年,《以发明制作引领中职学校创新创造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课题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学生积极参加长沙市第七届大中专学生创业规划大赛,获团体第一名、创业实践活动获团体第一名;参加2015年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获二等奖。学生研发的“脚踏式人离自动断电烤火炉”获市科技创新一等奖,全国第六届中小学劳技创新金奖,现已投入市场。2016年,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吴畏银同学在学校支持下,成立了“长沙智融电子有限公司”,学校的创新成果开始进入规模化生产,创新教育初见成效。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成立的“雏创空间”,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创业孵化器。在这里,16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编织着自己的创新、创业之梦。较之于培养创业团队,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更偏向于通过创业教育达成“育才”的效果。

  校长罗伟光对这些孩子的未来充满期许:“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学生,这些学生离开校园后,他们所具备的思想与能力,将帮助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真正成大器。”

  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

  校企双主体 跟企业共同开发教材

  长沙晚报讯(通讯员 屈晓燕 记者 岳霞)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卓越职校建设单位的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在校企合作工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创新和探索。学校地处长沙高新园区,该园区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入驻园区企业10000余家,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6大产业集群。

  目前,学校“政、校、企”的运行机制渐显特色,除开设有23个订单培养班外,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了《机械基础》、《电梯维修》等近20本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还有三个深度合作的模式。

  一是进厂办学。2008年10月,学校与园区内最大的智能电表研发中心,中国领先的能源计量设备制造商——威胜电子集团合作,共办威胜学院,该校电子专业300余名师生全部进驻,历时近4年,教学效益得到最大化提升,开长沙职校进厂办学的先例。

  二是引厂入校。2010年9月,与园区内龙头企业、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设备制造商——中联重科合作,其培训中心整体迁入学校,校企共建员工培训基地,也开长沙职校引厂进校的先河。

  2013年远大住工培训中心成功进驻校园,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培训员工,体现合作、互通、共融的“双元制”理念。其成功事例已入选教育部校企合作优秀案例。

  三是校企共建。2014年,学校深化与湖南东方红建设集团的合作,和东方红建设集团共同开办“青年干部培训班”,为公司培养后备干部,老师既是学校专业教师又是企业建设项目参与者,学员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双主体、双身份,对企业、学校、学生、教师均产生非常积极的效果。

  “学校与企业合一,校长与厂长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工人合一”的深度合作,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内涵发展,使学校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卓越职校的建设上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中职名校 工匠摇篮”长沙市中职名校系列报道之二

【作者: 岳霞 彭俊】 【编辑:李盾】
关键词: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中职名校 工匠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