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护士的非凡故事:以微光汇聚守护“生命之光”|“5·12”国际护士节特别报道

相链区块链

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人,以救死扶伤为信念、以奉献爱心为誓言、以拯救生命为己任。她们或是化身成“临时妈妈”,用无私之爱,24小时守护脆弱的新生命;或是化身为“临时儿女”,用真心真情,温暖患者生命的最后一程……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湘江新区卫生健康局携手湘江早报推出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近白衣天使,听听她们的故事。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陈丹妮 李先强

党徽在防护服下闪光,她让迷途者看见微光

名片:饶媛,湖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警务技术二级主管

在湖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有这样一束光:她以白衣为甲,用19年光阴穿透高墙的冰冷,将医者仁心化作戒毒人员生命里的温暖。主管护师饶媛,这位42岁的共产党员,用柔肩扛起责任,以匠心守护健康,在特殊岗位上书写着“南丁格尔精神”的时代注脚。

“我是党员,我先上!”这句誓言,她用行动镌刻在抗疫战场。2020年初,怀胎8月的她主动请缨,辗转于核酸采样点与戒毒病区之间,防护服下汗湿的衣衫与隆起的孕肚形成鲜明对比;2021年怀二胎期间,她再次扛起全所200余名工作人员的核酸采样重任,直至临产前一天仍坚守岗位。面对结核病与艾滋病戒毒人员,她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深入病区开展治疗与宣教,用专业消解恐惧,用勇气守护尊严。有人问她:“你不怕吗?”她轻抚胸前的党徽答道:“怕,但我的职责是让更多人不怕。”

从社会医院到戒毒所,她始终以“终身学习”为刃,劈开医疗难题。为攻克戒毒人员复杂病症,她先后考取护理中级职称、入选省局医疗人才库,并完成湘雅附一急救培训、省脑科医院精神科培训等专项研修。2022年,面对一名糖尿病戒毒人员120cm²的巨大皮肤溃疡,她带领团队带领护理团队制定个性化方案,每日精心清创换药,历时365天终使创面愈合,为戒毒医疗写下生动注脚。

“护理是心与心的对话。”在戒毒所的高墙之内,饶媛不是太阳,却以微光点亮希望;不是炬火,却用坚守传递温暖。她以党员的忠诚、医者的仁心、师者的情怀,将护理事业升华为一场关于救赎与重生的修行。这束光,终将穿透迷雾,照亮更多迷途者回家的路。


采血快准轻!90后护士练成“飞针”绝技

名片:张婷,东方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

“每一针都要稳、准、快,每一次服务都要让患者感受到温度。”自投身护理事业以来,东方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后门急诊护士长张婷在基层医疗战线上淬炼出“飞针绝技”,其感人事迹更被CCTV、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成为基层医疗服务的暖心标杆。

面对婴幼儿穿刺难题,张婷以“针尖上的艺术”突破技术瓶颈。她从武侠剧中的“飞针”技法获得灵感,随身携带泡沫板苦练弹射手法,历经半年数万次模拟,更以自身、家人为“试验田”,最终练就0.05秒“无痛穿刺”绝技。这项将穿刺成功率提升至99.9%的“飞针术”,让婴幼儿采血从“哭声震天”变为“安睡如常”,更让焦虑的家长们竖起大拇指。“孩子还没反应过来针就扎好了,这哪是护士,分明是‘魔法姐姐’!”患儿母亲含泪点赞。

“把患者当家人,他们才会把心交给你。”张婷独创的“童话护理法”让无数患儿破涕为笑。面对穿刺恐惧的幼儿,她变出会“跳舞"的棉签、会“唱歌"的止血带,用“给小勇士的勇气贴纸”替代传统压脉带;遇到情绪激动的家属,她先抚情绪再讲医理,用换位思考化解矛盾。在她的带领下,门急诊护理团队凭借优质服务赢得居民的高度信任,仅今年以来即获得患者赠来的4面锦旗和2封感谢信。

成为网红护士后,张婷在抖音开设“婷婷穿刺课堂”,发布近600条原创视频,用镜头记录下多年积累的护理智慧。十年淬炼,从“飞针达人”到“带教名师”,张婷始终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坚守初心。她常说:“患者的笑容,就是护理人最美的勋章。”在这位90后护士长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的传承,更触摸到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温暖脉搏。


廿载仁心织就“童心守护网”

名片:黄群,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主任护师

扎根儿科护理一线20余载,黄群以“我们都是孩子的妈妈”为信仰,将病房化作“童心港湾”。

儿科的护理工作繁忙、琐碎,并具有很多特殊性和不确定性,从事儿科工作20余载,除了统筹协调科室日常工作外,黄群一心扑在病房里,每天穿梭在病房看望孩子,关心孩子的病情,安抚家长的焦虑。考虑到科室危重患儿多,她干脆租房在医院附近,24小时不关机,以便科室遇突发情况或抢救病人能随时赶到解决问题。“凌晨2、3时,赶去科室指导抢救对于我们而言更是家常便饭。”黄群说。

作为护理团队“主心骨”,黄群以“一针见血”绝活树立技术标杆。为了提升护理技术的服务效能,她还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项目改进,比如组织科室开展了“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QCC项目,穿刺成功率由原来76.5%提升至90%;血标本不合格率由原来0.92%降至0.59%。

为解决儿童治疗和护理恐惧的心理,缓解家长焦虑的情绪,她带领团队围绕这些痛点,提出一系列人文关怀的“金点子”。比如“无痛穿刺”,用利多卡因乳膏外涂穿刺皮肤后再打针抽血,通过临床实践,患儿的疼痛评分从6分降至2-3分,获得家长的高度好评,并且还获得了医院“金点子”大赛一等奖。她以自己精湛的技术,通过学习与实践,坚持带领团队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专业和温度守护患儿健康。

【作者:陈丹妮】 【编辑:陈丹妮】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