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活力新区金“融”全球 开启湘江、香江双向奔赴

相链区块链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黄荣佳

       以“Xiang Jiāng”为名,长沙人无比熟悉,对香港人来说也十分亲切。因为香港有香江,长沙有湘江。

       自2023年4月,香港西九龙至长沙南的高铁恢复通行以来,除了多处同音的默契,“湘港”的联动也是频频。今年上半年“百万北上港人涌入长沙”“五一广场变成‘长沙粤语区’”频频登上网络热搜,假期一到,港人北上打卡湘江,长沙人南下感受“港风港味”,长沙与香港的“双向奔赴”,从五一假期早早售罄的高铁票可见一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7月25日,在香港举行的湘江新区(香港)金融合作交流推介会,让“香”亲“湘”爱的“梦幻联动”在金融领域延续,从香港到长沙,除了以“Xiang Jiāng”冠名的母亲河,让金融港风吹到湘江边,让湘江畔涌动的“金融活水”连通香江,似曾相识的“湘港情”也愈酿愈浓,区域开放合作的步伐愈加稳健。

       开放 让湘江“金融活水”联通香江

       3个多小时的高铁,让远隔千里的湘江和香江变得格外近。交通的便利,带来的不仅是文化旅游的互动,还有经济贸易的往来。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最活跃的贸易中心、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不仅是长沙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舞台”,也是湘企走向海外、拓展全球市场的“桥头堡”。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重视境外上市工作。对境外上市的企业,湖南参照境内上市标准,每家给予200万元补助资金,大力支持和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

      而境外资本市场对于企业本身而言,也意味着更多的融资机会。数据显示,2014-2023年,香港IPO累计募集资金领跑全球。对于很多湘企而言,在香港上市有助于公司扩大投资者覆盖面,深化全球战略布局。募集资金运用灵活,为海外并购提供资金支持,加速业务扩张。

       自2018年起,香港资本市场通过持续创新上市制度,向更多企业敞开怀抱,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采用不同股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以及符合资格的海外上市公司来港第二次上市,简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引进SPAC上市机制、制定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规等,丰富了香港资本市场的新经济生态系统……高效透明的上市标准、灵活的上市架构、持续优化的上市规则等,都提高了企业在港上市的确定性。

       目前湘企共有11家境外上市企业,其中中联重科作为工程机械行业首家“A+H”上市公司,也是湘江新区智能制造的“龙头企业”。该公司于2010年登陆香港交易所,其募资的近四成资金投向海外市场,全球化进程全面提速。前不久披露的年报显示,2023年中联重科的海外收入再攀新高。

       为全力助推湘企在境外上市,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湖南省境外上市专题培训会上,来自香港交易所及中信证券、中信里昂证券、广东华商(长沙)律师事务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为湘企在港上市进行点对点“授课辅导”。

      除了每年全省范围举行的高规格培训,湘江新区也在推动企业赴港上市方面持续发力,依托完善的科创金融体系,培育重点企业,通过走访调研切实摸清企业境外上市意愿,主动做好沟通对接,密切关注上市进展,实行“专班式”“一站式”服务。

      在此次湘江新区举办的金融合作交流推介会上,湖南珂信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天使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易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湖南深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四家拟上市后备企业与香港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签订意向合作协议。

      细细梳理2018-2023年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IPO募资金额占比最高的三大行业为资讯科技、消费、医疗保健,占比分别是29%、22%、19%。而目前待发行项目则主要集中在TMT、医疗、消费、新能源等新经济产业。同时,香港市场对高科技属性企业的吸引力也大幅提升。不难看出,此次签订意向合作协议,湘江新区企业与香港资本市场可谓是“情投意合”,引好湘江“金融活水”联通香江,“湘港”两地发展水乳交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的“金芙蓉”在香港市场竞相开放。

       

        机遇 引金融港风吹遍三湘大地

       说起香港与长沙的第一次联动,要追溯到1984年,随着留着八字胡、披肩发,穿着喇叭裤、亮皮鞋的林德亮出现在湖南,他也成为港商入湘第一人。同年,第一届“湘交会” 在长沙举办,这也是金融港风第一次与三湘大地相遇。由此湖南对外开放的大幕拉开,港企也开始来湘投资。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内陆与沿海的合作互联成为历史趋势,湖南朝着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奋勇前进,香港也全方位、整体性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对内纵深发展,向外乘风破浪。到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成为联通内陆、拥抱世界的重要窗口。

       从1988年,湖南(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首次在香港举办,到2019年,“港洽周”顺应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而生,再到2023年“港洽周”重启赴港举办,湖南在大湾区“吸金”902.3亿元,引进一大批好项目。截至目前,已有6000余家港澳企业来湘投资,占到全省外资的67%左右,随着产业发展和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湖南与香港的发展联动日益密切。

      在此次金融合作交流推介会的三轮签约中,有3家港企和3只外资基金将落户湖南,作为承接方的湘江新区也有着十足的底气。湘江新区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企业主体达15.6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3104家、规模超100亿元企业17家,拥有工程机械、新材料和电子信息3个千亿产业集群,产业基础十分雄厚。同时,湘江新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共建、RCEP协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重大开放平台,建立国家科技商务平台、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国际合作平台,辖区外贸企业数量占全省十分之一,长沙市五分之一,高度开放的产业格局能够更好地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落户的3家港企均为“一带一路”金融科技服务企业,3只外资基金公司也将落户湘江基金小镇。依托香港领先全球的金融资源,将为湖南金融中心打造湖南版“陆家嘴”注入大能量。

       目前,湖南金融中心以“科技+金融”为重点,不断增强区域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构建“持牌金融+金融科技+基金+专业服务”四柱产业生态。已累计落户各类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1300余家,其中持牌金融机构190家、金融科技企业109家、专业配套服务机构91家、基金959家。

       外资基金的引入,将进一步优化湖南金融中心丰富多元的基金开放生态。金融科技企业的落户,为湘江新区持续领跑数字金融产业增添动力,从维多利亚港来的金融暖风劲吹,拂动了湘江西岸的金融和产业脉搏。同时,“湘港”两地在产业与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也将进一步拓展粤港澳大湾区与中部地区的互通交流,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实现“科技-金融-产业”三者的紧密融合和良性循环发展。

       从湘江到香江,从湘江西岸到维多利亚港,从太平山鸟瞰“东方之珠”到岳麓山一览山水洲城……这场远隔山海的千里相会,在盛夏时节显得更为热烈,绘就出一幅“香”亲“湘”爱的对外开放美图。

【作者:黄荣佳】 【编辑:黄飞武】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