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出发向未来② | 前沿创新 强劲引擎

相链区块链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柯鸣 黄荣佳

走读湘江西岸,处处激荡着科创的东风。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湖南湘江新区致力于打造前沿创新新区,以科技为帆、创新为桨、发展为底,点燃科创策源引擎,打造前沿创新“核爆点”,在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征程中正积厚成势、拔节而上。

新区在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征程中高歌猛进,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周柯宇 摄

打造全省“最强大脑”科创策源地

在湖南湘江新区,科创基因已深入发展的各个方面,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主机系统顺利落地,机轮刹车系统助力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蓝天,麒麟信安操作系统为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系统可靠运行提供保障,全球首台碳纤维臂架泵车、中国第一台高端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机、第一个智能机器人等最新科技成果,起重机向天空“竖立”、盾构机向“深地”挺进、北斗卫星在“深空”遨游……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新区有“新”招。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里,一片片黑色圆盘并不起眼,却是让大飞机“刹得住”的关键零部件。“这是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制成的飞机刹车盘,摩擦性能和使用寿命大大超过金属材料制成的刹车盘。目前全世界只有少数国家掌握了这项技术。”实验室办公室主任鲍寅祥介绍,以实验室相关技术为基础孵化成长的上市企业博云新材,已成为国产大飞机C919机轮刹车系统的国内唯一供应商。

“硬核企业加持!新区企业护航2023中国航天发射‘开门红’。”“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入选全国第一梯队,新区先行先试。”“人工智能让染色体分析大提速,自兴人工智能获全国一等奖……”这只是新区聚力打造全省“最强大脑”科创策源地的一个缩影。

一项项技术的突破,一个个科研成果的落地就是最好的例证。发挥科创资源集聚优势,新区以岳麓山大科城为核心,打造全省“最强大脑”和创新策源地。湘江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等全省四大实验室在新区挂牌成立。全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8个由新区单位牵头,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10个高端平台高效运行。强化科技项目攻关,景嘉微高性能GPU芯片等省十大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新区专利授权量1.2万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1万件,获评国家科技奖励2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全省第一。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湘江鲲鹏产业火力全开。通讯员 供图

政策“软实力”赋能科创硬发展

湖南科创看长沙,长沙科创看新区。

此前,湘江科学城重磅发布,一幅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蓝图已在新区大地徐徐展开。

湘江科学城是湘江西岸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是长沙两大科创引领核之一。从规划来看,这里将形成“一轴两带六组团八片区”的全新格局。未来,湘江科学城集聚最好的科学设施、最具实力的研究机构、最优秀的科技人才、最尖端的科技成果,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高地的窗口,成为湖南创新的闪亮名片。

一系列政策为科技创新发展保驾护航。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各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近日,新区设立30亿元科创引导基金,聚焦于投早、投小、投科技,将全部投资成立时间不超过3年的创业企业,助力企业实现从“1-2”孵化成长。

此外,新区还设立20亿元规模的人才支持基金,全部投资尚未在新区设立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助推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新区此次设立的人才支持基金,定位为母基金,采取“子基金+直投”双模式运作,全部投资尚未在新区设立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投带引”将创新项目落地新区,是专注投团队、愿意做原始股东的政府引导基金。

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坚持走产业强区之路,实行链长、行长、校长、盟长“四长”联动,聚力发展15条产业链,产业高端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已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和新材料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挺进国家队;信息网络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上榜“2022年创新型产业群”名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位居全国前列。拔节生长的产业,耀目全省、亮眼全国,带动湖南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湘江新区是全省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科技创新高地!”对于科技创新发展,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赵军深有感触,2021年,在长沙市人民政府、吉林大学、湖南湘江新区三方的共同努力下,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选择落户新区看中的就是新区的科技创新实力。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科技创新结出硕果,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以自动轮新型底盘、智慧驾驶座舱、氢燃料动力平台为主要研究方向,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科技创新“软实力”,为产业发展插上“硬翅膀”。新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度融合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岳麓山下创新浪潮激荡澎湃。

以世界计算·长沙智谷为代表的一系列大项目彰显着科技创新实力。范龙贵 摄

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进

以科技创新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一组强有力的数据振奋人心。

2022年,新区共实施科技创新与平台项目222个,完成投资772亿元,投资完成率高达129%;全省已有“四大实验室”布局湘江新区,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10个高端平台高效运行,新区内国家、省级创新平台突破700家;截至目前湖南湘江新区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6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居国家级新区第2;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居国家级新区第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3%。

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出发”,到高水平建设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再到令人瞩目的湘江科学城绘就蓝图、湖南首个揭牌的省级实验室——湘江实验室成立……湖南湘江新区在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中始终昂首阔步走在前列。

前轮着地,后轮悬空,升出铲斗,“翩翩起舞”。在中联智慧产业城,随着音乐声响起,由中联重科自主研发制造的滑移装载机“跳”起华尔兹,让市民和游客啧啧称奇。更让人感叹“不可思议”的是,这里即将实现每18分钟可下线1台起重机。

在湖南湘江新区,这样的“啧啧称奇”“不可思议”数不胜数,背后是科技创新在支撑。作为“强省会”战略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增长点,新区在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征程中高歌猛进,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科技创新,政策保障。2021年初,新区发布《关于推进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若干政策》,在创新基地建设、创新平台建设、重大技术攻关、支持产权服务、科技人才交流五个方面政策支持再“加码”。同时,实施以工程机械领域“卡脖子技术”为突破口的科技研发“招标揭榜制”,赋能经济跑出“加速度”。

平台为基,为创新积蓄能量。作为新区科创活力的主阵地,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持续发力,通过“五个十”项目,围绕基础支撑、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科创服务、创新平台5个类别,提升了大科城科技创新输出能力和承载能级。

“从0到1”的成果转化,再到加速阶段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新区正点燃科创策源引擎,打造创新“核爆点”。

【作者:柯鸣 黄荣佳】 【编辑:陶惠卿】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